位于秦岭脚下的周至县楼观镇后黄池村,今年3月,村里建起一个香菇生产基地,成了村民们致富的希望。这几天,头茬香菇已成熟采摘,村民们却高兴不起来,原因是香菇缺少销路,大家干着急没办法。
“我们是第一年种植香菇,由于村子位于山里,几乎没有人知道村里种了这么多香菇,一直没人来买”,技术员杨作为说。其实,黄池村的困境,也是大多数农村的缩影。
按照市场规律,在香菇收获之前,当地就应当早做准备,预先订好市场摊位,以便到时上市销售。另外,还应当主动与超市及饭店联系,以便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站,打造品牌香菇。如果坐等客户上门,香菇就很可能烂在地里。
眼下,当地政府部门不妨主动出面,帮助农民联系买家;爱心人士或者企业也不妨伸出援手,批量购买;热心的志愿者,也可以帮助黄池村做些推广工作。但要想真正摆脱困境,还需要黄池村的村民改变观念,放弃“等与靠”的依赖思想,主动出击,走向市场,或者发展深加工。唯有如此,众多的“黄池村”日后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能让手中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