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到小岗租地种双孢菇创业的安徽科技学院的苗娟、周盘龙、王中华等3名在校大学生,今年将不再是“孤军奋战”,现在又有40名学生报名,打算到小岗扎根,共同在中国改革第一村演绎新时代青年下乡自主创业的“青春之歌”。
去年5月,安徽科技学院的王中华、苗娟和周盘龙3位同学在凤阳县府城镇教场村第一书记张超的蘑菇棚开展暑期实习时,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在张超的引荐和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3人将户口迁到小岗村,承包了6亩土地,并得到县里12万元的贴息贷款,搞起了9个大棚生产双孢菇,做起了地道的农民。在他们的带动下,小岗村多户农民加入双孢蘑菇生产,全村建起35个生产大棚。3名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事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给于支持和关爱。
付出总有回报。11月初至12月下旬,小岗村的菌农们终于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仅3位大学生这一季就获得了约9万元的收益。今年春季,他们的双孢菇还将迎来更可喜的收获。
为吸引更多大学生到当地创业,凤阳县委、县政府2006年底专门出台了新规:到小岗村发展双孢菇产业的大学生,每新建一个标准棚可向当地信用社申请10000元财政贴息贷款;今年每新建一个标准棚,财政补贴6000元;2008年每新建一个标准棚,财政补贴5000元;建棚所需土地由小岗村党委负责协调流转。
“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现在又有许多学生报名,打算到小岗扎根,自主创业。现在,光在我这里报名的大学生就有40人,今年夏天他们就可以在这里建起自己的蘑菇大棚。”小岗村双孢菇合作社理事长王中华介绍,除大学生外,还有不少有意来小岗村创业的其他人士。为吸引更多青年人扎根农村创业,当地还打算为更多大学生创业者建一座大楼,提供配套生活设施,让他们安心创业。
此外,包括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10余所知名院校已经或正在决定在凤阳小岗村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业基地。 (马顺龙、刘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