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走进山东省金乡县羊山镇邱管屯村的食用菌基地。虽时值初冬,但大棚里依然暖意融融,一股沁人心脾的菇香扑面而来。每个大棚里都整齐码放着成千上百的菌棒,菌棒上长满了大小不一形如小伞的金针菇。几十名采菇女子穿梭在菌棒中间,随着手起手落,不一会儿工夫,一筐筐鲜嫩的金针菇就呈现在眼前。
基地负责人张学华一边指导着工人摘选金针菇一边介绍说:“这里原本是一片林地,每年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产出,现在树林下建起了香菇棚,每年还多了几万块钱收入嘞。这树林里种出来的金针菇不但质量好,金针菇基料还能让树木的长势更旺,一举两得。”另外“在这里种植花菇特别省事,基地把已经养好的菌棒放给农户,我们只要把菌棒放在大棚里,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看好水和温度就行了,到该采摘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菇卖不出去,基地已经联系好商户统一收购,基本上不用承担什么风险。”
“现在金针菇的价格还行,一公斤能卖3块钱左右,今天大概能采摘销售800多公斤平菇,可收入2400元左右。”张学华告诉笔者,他家的大棚金针菇从11月开始陆续小规模采摘上市,初步打算春节前后大规模采摘,到时候收益就会提高很多,等到来年春天,再种植时令蔬菜。问及今后打算,张学华说:“尽量用农村的一些剩余资源种植食用菌,减少投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努力扩大规模,把蘑菇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张学华的蘑菇大棚已经产生了规模效应,“养蘑菇能赚钱”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村内外传开。如今,与张学华 一样的村民,在该镇还有30多户村民,他们采用“标准化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起了32个大棚,带来经济效益150万元,实现了大棚种植规模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