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志味干巴菌,世上馋人大学生”,汪曾祺在《七载云烟》中忆及西南联大时期,念念不忘云南的干巴菌。
云南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成为享誉中外的“世界野生菌王国”。在全世界已知的2166种野生菌中,云南有978种,占全世界的45%,在全中国则占91%。
改革开放几十年,野生菌产业在迅速向国际市场推进的同时,催生了一批致力于食用菌加工、生产和经销的民营企业。资源优势促成企业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市场的需求变化,也使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楚雄宏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宏桂食品公司)成立于1998年底,是一家享有“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先进企业”等称誉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近日,宏桂食品公司的董事长周平忠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介绍了云南野生菌产业的现状和企业转型的方向。
价格飙升伴随产量减少
近些年,野生菌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行情看涨,价格一路飙升。
“野生菌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对外出口。一开始售价才5毛钱一公斤,这两年涨到了一两百元。十年前出口价是20块钱一斤,现在卖到了七八百元。”周平忠告诉记者。
以备受食客青睐的干巴菌为例,不太新鲜和菌身较小的干巴菌喊价四五十元一两,品相好的干巴菌则动辄卖到每公斤上千元。
“野生菌最初主要是出口,这两年出口量减少了20%。”周平忠解释说,国外市场波动较小,物价稳定,目前国内野生菌产量减少,人工成本过高,导致价格上涨太快。国外市场虽然野生菌需求量仍然很大,但也无法接受国内食用菌的高昂成本。
每年到野生菌采收季节,宏桂食品公司都会通过各级收购网点从农户手里收购。而这两年,野生菌的产量明显减少。
据了解,云南松茸主产区生长的松茸数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2000年松茸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松茸出口实行濒危物种的进出口管理。牛肝菌、羊肚菌和块菌等其他珍贵野生食用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