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加工产品认识度不够
产品深加工问题已日渐引起食用菌行业的重视,野生菌也不例外。
楚雄市统计局和市农业局近期发布的《楚雄市食用野生菌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报告称,应提升精加工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改头换面”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野生菌价格普遍偏高,消费者对野生菌营养价值认识不足,这无疑阻碍了深加工的开展。
周平忠表示,目前宏桂食品公司与高校合作研发的主要方向是保鲜技术,“在小药品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
对野生菌而言,深加工体现不出野生的价值。
“鲜品在餐饮上用得较多,6~10月以新菇为主。其他时候做成干品,只有少量做成深加工。”周平忠指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深加工成本较高,市场接受不了。
毕竟,野生菌走进市场不过20多年的历史。“13亿人有1亿人知道野生菌。城市里的人都不知道野生菌,很多人也分不清野生菌是有毒还是无毒、人工还是野生。我敢说80%~90%的人都不清楚。但将来慢慢就分得清楚了。”周平忠说。
初具规模的野生菌文化园
2008年,宏桂食品公司在楚雄市富民工业园区征地83.38亩,由中国农大专家设计,规划建设一个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野生食用菌繁培、野生菌文化展示、绿色旅游产品开发和特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野生菌文化园。
目前野生菌文化园已初具规模,野生菌初加工、野生菌保健酒、罐头加工等多条生产线已先后投入使用,野生菌微粉加工、野生菌调味系列产品等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
据悉,宏桂食品公司与中国农大、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院所合作,获得了牛肝菌保鲜技术、野生菌风味物质萃取、野生菌风味饮料配制、野生菌保健茶配制、野生菌精粉精油制作等多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