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桂林网2月6日电 题:食用菌大棚蘑菇富了广西灵川泥竹岑村
2月1日,桂林市和灵川县农业部门领导在灵川县青狮潭镇泥竹岑村举行了自治区农业厅实施的“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村”挂牌仪式。仪式结束后还举办了食用菌大棚蘑菇实用技术培训,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极大欢迎。
泥竹岑自然村共有村民68户,304人,上世纪50年代从青狮潭三合村整体搬迁到这里,是库区移民村。几年前,泥竹岑自然村还处于封闭状态,收入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外出打工为主。2002年前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生活较为困难。
2004年,县、乡、村工作队到该村发动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组织部分村民到北流县参观学习大棚蘑菇种植技术,在政府提供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当年全村建起了8个大棚蘑菇,第一年每个大棚纯收入就达7000元左右,第二年发展到16个,2006年全村增加到32个。县农技人员经常到该村种植示范点,为种植户及时解决技术难题,每个大棚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据该村蘑菇种植协会会长石树仁介绍,他家2006年建了两个大棚,现每个大棚的产值在1.3万元左右,每个棚的纯收入在1万元上下,全家人均收入6000多元,其中有3000多元是种植蘑菇的收入。2006年该村的大棚蘑菇比2005年多了16个,整个村就增加了16万元的收入,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
村民康技秀因老公和儿子都在武汉某钢厂打工,今年她家只建了一个大棚,到目前已产茹3000多斤,收入1万多元。前几天她儿子打电话回来,听说妈在家种蘑菇比他在外地打工挣的钱还多时,高兴的说,“明年我和爸爸都不再出去打工了,回来一起再建两个大棚种蘑菇,到年底就可建新房了。”
几年下来,该村大棚种植蘑菇的农户,家里都添置了冰箱、彩电、摩托等现代生活用具,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偿到甜头的村民,计划今年再扩大一倍,争取每一户都有一个大棚。正由于该村的大棚蘑菇有较好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县农业局按照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确定了该村为“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