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年终出菇时,去年冬天天气回暖,蘑菇像花儿一样朵朵盛开。在不久前结束的湖南省食用菌产业年会上,常德市西洞庭湖农产品科技开发中心董事长范湘衡与笔者谈起食用菌产业时,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们不是没有资金购买设备,也不是产品销路不好,我们是来料加工,关键是种植的规模还不够,由于种植规模小,我们只能做半成品加工,然后卖给福建的加工企业做罐头出口。”
目前湖南省食用菌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只有4%左右,2005年全国出口创汇额达9.64亿美元,湖南省仅为3800万美元。
据湖南省食用菌协会秘书长彭运祥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湖南省食用菌产量在全国排在前五位,近10年来,虽然湖南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步伐较快,但是速度仍不及河南、山东等地,在一定程度上,湖南省食用菌总产值落到了第9位。
据悉,湖南省食用菌生产规模虽已跻身“十强”,但从出口创汇额来看,湖南省在全国居第11位,仅相当于出口最多的福建省的1/9。“这种状况说明,湖南省食用菌产业还不大不强。全球绿色食品采购中,我国的食用菌是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但湖南省食用菌停留在鲜销阶段,部分农民因对市场缺乏了解,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投资办厂。政府有关部门更没有配套政策支持,各方面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起来。”彭运祥分析说。
与茶叶相比,湖南食用菌产值有9个多亿,茶叶产值才4个多亿,但食用菌就没有一个与茶叶一样叫得响的品牌。作为朝阳产业的食用菌,湖南省已确定将食用菌列入“中部崛起”重大农业项目,规划至2010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00万吨,总产值80亿元,实现出口创汇1亿美元,跻身全国“五强”。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怎样才能将湖南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同时担任湖南茶叶协会和食用菌协会会长的曹文成认为“还是要像卖茶叶一样卖食用菌,要树品牌”。湖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具备生产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树立行业品牌、增加市场销售渠道、积极发展出口已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据曹文成介绍,湖南大致的想法是这样,立足出口优势和销售特点,在生产上走“少品种、专而精”的道路,把特色产业带做强;龙头企业是产业最关键的“支点”,省里要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各主产区要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食用菌质量标准体系,加强生产的全程监测,包括菌种来源、产地环境、操作方式、产品包装等,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没有品质就谈不上品牌,更谈不上做大做强,要积极树立食用菌品牌,增加品牌价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精深加工,开发以食用菌为原料的儿童型、老年型、滋补型保健食品。提高食用菌产品档次,要为菇农提供菌种、技术、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