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食用菌产业,可以重振雄风吗


    【发布日期】:2014-12-04  【来源】:台州日报

    专家献言,为台州食用菌产业找出路

    记者了解到,台州市场有七成食用菌靠外地供给,每年约1亿元食用菌产品消费没能全部进入台州人腰包。台州菇农还在乎这部分市场吗?台州食用菌产业有没有信心重振雄风?

    12月2日,记者采访了高级农技师、台州药用真菌研究所所长甘连法。他认为,只要措施得当,就完全有信心重新找回出路。他提出三项举措,向记者展示了台州食用菌产业的前程。

    举措一:适应大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上世纪70年代,台州人年均消费食用菌不到0.2公斤,现在年均消费食用菌4公斤以上,但我市食用菌(鲜菇)年总产量仅1万吨左右。由此可见,我市完全可以通过自产来弥补这部分市场缺口。怎么做?今后要合理布局,均衡产区,离城市远的农村要发展耐运输的干制品和盐渍品等食用菌产品;交通发达、离城镇近的农村可发展鲜菇生产,这不仅能减少长途运输导致的菇质变异,而且能使产品保持新鲜。

    举措二:错开产季,缓解旺淡。食用菌生长大多在春秋两季,现有进入商品性生产的多数则是顺应自然。要改变产季过于集中,供求失衡的矛盾,须错开季节,实施反季节栽培。这种栽培方式虽然成本有所提高,但市场价格一般高于正常产季2―3倍,栽培农户将会获得成倍的效益。

    举措三:巩固名牌,发展珍稀。当今市场消费理念已发生变化,人们对食用菌一些传统老品种有厌食感,而对近年来新开发的形态特异、风味可口的珍稀品种,觉得很新鲜。每逢佳节到来之际,市场上白灵菇、杏鲍菇和鸡纵菇等新品种奇货可居,这些大都是从新疆、北京等地空运过来的。我市发展食用菌珍稀品种有利条件较多,如低值农副产品秸秆类资源丰富,年产百万余吨稻麦草几乎没有利用,不是烂在田里,就是烧在路边,还有大量木屑、玉米秆、豆秆和杂柴草等,都是栽培食用研究用菌珍稀品种的好材料。这些材料如果能通过各种技术处理,来栽培食用菌珍稀品种,是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再创造工程,这是我市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温岭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颜伯霖,也有一系列的建议。

     

    他认为,政府部门要针对规模种菇户,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技改,包括机械化应用和设施改造等。同时争取财政等项目资金,做大做强一批具备实力的龙头企业,以此来带动区域内的食用菌发展。在培养料的综合利用上,要大力推广葡萄残枝等果枝条在秀珍菇上的应用和菌糠在经济作物上的利用,实现食用菌生产的整体循环,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并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奠定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基础。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