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2/04/14-13-52-86-21325.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2/04/14-13-52-42-21325.jpg)
科技服务农民要接地气
对于栗蘑栽培的成功,王贺祥总结道,首先这个项目接地气。当地有板栗树作为原料,而农民朋友小时候也都采摘过野生栗蘑,他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栗蘑人工栽培成功后,他们甚至评价说“和小时候的味道一模一样”。
其次是方法简单,对于栗蘑栽培,农民只要搭好拱棚,进行喷水、通风,控制温度就行,而最复杂的“做菌袋”环节,由于技术含量较高则交给企业做,这样也便于控制产品质量。
当然,王贺祥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正在当地尝试栗蘑的“反季节栽培”,即在冬天栽培栗蘑,“去年开始种,今天上了3万袋,可以说基本成功了。”王贺祥笑着告诉记者。
对于自己服务三农的经历,王贺祥表示,“我们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把技术变成生产力,这就是我们的价值体现。每年能让农民多挣几十万元,我们都觉得很高兴。”(洪广玉)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2/04/14-13-52-19-21325.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2/04/14-13-52-88-21325.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2/04/14-13-52-56-21325.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2/04/14-13-52-33-21325.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412/04/14-13-52-95-213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