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北京王贺祥:心系农民的蘑菇科学家


    【发布日期】:2014-12-04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核心提示】:对于栗蘑栽培的成功,王贺祥总结道,首先这个项目接地气。当地有板栗树作为原料,而农民朋友小时候也都采摘过野生栗蘑,他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栗蘑人工栽培成功后,他们甚至评价说“和小时候的味道一模一样”。

    科学技术只有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彰显其价值。

    ——王贺祥

     

     

    说起“王教授”,京郊不少菇农都耳熟能详。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十多年来,王贺祥的足迹遍及京郊区县,下乡指导培训、向农户赠送书籍和光盘、实地解决问题,他成了菇农致富的领路人,也是最可依赖的朋友。

    变废为宝的栗蘑

    “2006年,我们在延庆推广双孢蘑菇项目,主要是解决玉米秸秆和牛粪的污染问题,2009年在昌平区推广栗蘑,也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王贺祥告诉记者。

    王贺祥观察到,近来年北京郊区种植了大量的板栗树,而树上修剪下来的枝杈没有用处,堆在地里占空间还容易生病虫害。于是他想到了用这些枝杈栽培栗蘑。栗蘑是一种长在板栗树下的野生食用菌,味道芳香鲜美,营养价值很高。

    此时,北京市科协正在进行“科技套餐配送工程”,王贺祥正好利用这一平台,选择了昌平区延寿镇进行试点。在当地科协帮助下,他从几个农户开始做起,种植完后再让其他农民参观,由于方法简单易学,该项目试验成功后很快就推广开来了。

    目前,昌平区已经有一百多户农民种植栗蘑,每年种植300多万袋,该项目每年能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这些栗蘑一部分鲜销,还有一部分供北京市民郊游采摘,栗蘑甚至成了当地农家乐的招牌菜,剩下的还可以烘干销售。种植栗蘑的农户每年都有10-30万元收入。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