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雪鹏 黄亦君) 冬闲田种蘑菇在苍南马站镇经过3年时间的试种获得成功。日前, 冬闲田蘑菇栽培现场会在该镇召开,我市蘑菇种植重点乡镇和蘑菇种植大户及省市农业食用菌专家参加了栽培技术生产现场会 。
冬闲田蘑菇,是利用晚稻后次年早稻前耕地空闲季节在耕地上直接铺放培养料,进行播种和覆土栽培出菇,这是“中国蘑菇之乡”马站蘑菇种植模式的一种创新,区别于传统的棚菇种植,以“水稻――蘑菇――水稻”的耕作模式进行,具有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等优点,许多农民把这种直接种在地上的冬闲田蘑菇简称作“地菇”,这在我市尚属首创。
苍南县冬闲田蘑菇试种开始于2004年,前两年由于经验不足,成效甚微,2005年4月该县专门组织人员到四川大邑县考察学习,2006年8月在遭受超强台风“桑美”袭击后,蘑菇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该县农业局从发展避灾农业和扩大蘑菇产业化规模出发,于去年10月份组织苍马食用菌种专业合作社,在马站桥头村建立冬闲田蘑菇栽培新技术示范区100亩,并在新安、宜山等乡镇建立了示范点,获得成功,取得良好的效益。昨天,笔者在桥头村新技术示范区看到又白又大的地菇长势非常喜人。据有关人员介绍,种植这种双孢蘑菇,每亩成本3500元,可产鲜菇2000至3000公斤,高的可达4000公斤,年产值8000至10000元,利润在3000至5000元,比种植其他 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据了解,冬闲田蘑菇可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并具有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益、安全环保等特点,能促进来年早稻产量,可推动山区半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现场会上,与会省市食用菌专家一致认为冬闲田蘑菇种植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生产方式,值得大面积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