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稻草、谷壳、牛粪、塘泥……这些原本不值钱的“废弃物”,如今却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进入蘑菇循环产业链,成了抢手货。武汉市工商局新洲分局积极引导徐古镇200多位农民成为合法经营户,变废为宝,增收致富。
近年来,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蘑菇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上世纪末的1.5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万平方米。当地农民搭起4600多个蘑菇大棚和菇房,原来几乎没人要的稻草、谷壳、牛粪、塘泥等越来越值钱,价格连年上涨。据介绍,去年,徐古镇蘑菇产业消耗稻草12万吨、塘泥9万吨、牛粪近万吨、谷壳5000吨,这些“废弃物”转化增值2800多万元。利用这些“废弃物”,徐古镇去年产鲜菇5万吨,创产值1.7亿元,近2万农户因此增收致富。另外,种完蘑菇的废料又是极好的有机肥,一年可肥田5000多亩。
每年开春后是菇农备料时节,徐古镇200多位农民变身商贩,专门贩运稻草、谷壳、牛粪、塘泥等原料供给菇农。但是,由于这些商贩未经工商机关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加上法律意识淡薄,常常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纠纷。新洲工商分局通过走访菇农和调解纠纷,讲明什么是违法经营,合法经营有什么好处,积极引导农民以合伙经营为基础办理营业执照。目前,徐古镇已发展此类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104家。他们收集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稻草、谷壳、牛粪、塘泥,几个月就能赚上万余元。
农民周泽贵兴奋地说:“办了营业执照心里踏实多了。有了合法地位,又守法经营,我将沉睡多年的塘泥挖出来卖钱,既增加了塘堰蓄水容积,也让农民增了收。牛粪、稻草被及时收集出售,还净化了农村环境。去年我花3000元买下附近村子一池塘中的泥巴,不到两个月赚了近7000元,贩运干牛粪每年增收7000多元,这得感谢工商同志的指导啊!”□刘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