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龙山乡因植树保水,土呈碱性,多植马尾松,因此枞菌喜生
枞菌是不是只长在马尾松林下,对此研究真菌的刘祝祥说,在湘西看来是这样,事实上它还会与冷杉共生,但湖南地区海拔较低,少有冷杉分布。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菌类的专家陈作红教授认为,枞菌喜与马尾松共生,是其生长周期中必须从其树根部获得必要的营养成分,而根系并不发达的马尾松,亦可以通过生长在根部周围的枞菌提供给自己必需的微量元素。
其实与马尾松林共生的菌类有几十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陈作红教授说,例如另一种常见于马尾松林的乳牛肝菌(剥皮菌),亦为共生类型,还有常见者如马勃。只是采吃枞菌的人多,容易出现在老百姓面前。
11月24日上午,同行5人在断龙山乡梅塔村,寻找枞菌时,在本村马尾松林下亦发现共生的乳牛肝菌与马勃,还有不少红菇,路遇4位上山采枞菌的女人,皆说其他种类不可吃,很少有采集者。
对于断龙山乡而言,因马尾松林较多,枞菌俨然已经成为本地的一张名片。
马尾松为松科常见栽培种,适应性强,几乎遍及长江中下游及南中国地区。与杉科的杉木同为植树造林的首选木材,比较而言,杉木的经济价值更高。
断龙山乡之所以没有像其他林场大面积栽培杉木的原因,据本乡党委书记周大钊所言,是因为本地为碱性土壤,不适合种植茶叶与杉木,退而求其次,种植马尾松。
断龙山乡所处古丈县西北隅,距离县城还有40公里,多山岭,属喀斯特岩溶地貌,“水都流到地下去了”,乡党委书记周大钊说,“以前山都是光秃秃的,长着很多茅草”,十年前开始推广种植马尾松,固土保水。
正是这一人工行为促进了枞菌在断龙山乡的分布生长,而据刘祝祥老师说,处于中年期的松树,最有利于枞菌生长。
事实也似乎如此,树龄在30年以上的老松树,其下少有看到枞菌者,往往是刚成林的松树坡,树龄10到15年之间者,枞菌最多,这一点得到断龙山乡梅塔村上山采枞菌的村民的认同。
与下午在海子的“私密地”——牛角山搜寻枞菌的结果相比,梅塔村的枞菌数量占优,至少,我们一行人,进山不到20分钟,海子已采得半斤枞菌。比较而言,这里的松树更年轻,分布面积也更广。
事实上,采枞菌,在梅塔村俨然成为秋末入冬前的惯例。24日,因下雨,上午10点,我们一行人上山找枞菌时,路上还碰到3个女人,背着背篓进山采枞菌,如果天晴,她们一般早上7点进山,围绕村庄外围的山包,转一圈回来已是下午三四点。每天顺利的话,每人可采五六斤。梅塔村村民,周幺儿,一月内,依靠采集枞菌已获利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