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祥教授介绍,竹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最适温度为20~25℃,菌丝的生长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60%~65%为宜,在竹荪菌球分化和子实体最后形成阶段,80%~95%的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菌柄的伸长和撒裙。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竹荪的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竹荪喜酸性环境,菌丝以pH4.6~4.7最为适宜,没有土壤竹荪菌丝能正常生长。但在子实体分化阶段,没有土壤则不能形成竹荪菌球。
栽培竹荪的原料一般有竹类、木类、秸秆类三类,王贺祥教授详细介绍了竹荪的栽培原料及其处理方式,竹荪一年播种可以收获三年六次,其中第一年可收总产量的30%,第二年60%,第三年10%左右。室外栽培时,菌裙撒放一般在早上6~12点,午后即萎缩,不同的菌种,竹荪生长速度及生态环境差异很大,所以在采收期几乎每天都有撒裙的子实体,菌裙撒开之后,应及时采收,否则粘液极易污染菌裙和菌柄,严重时影响质量。采收时可轻轻扭动菌柄再向上一提,将整株竹荪采下,轻轻剥去菌盖和菌托,将菌裙、菌柄一同干制。特别应注意,采收后的竹荪菌柄和菌裙应轻拿轻放,保持其完整,防止弄脏及表皮损伤而影响商品价值。竹荪也可进行袋栽,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菌丝体。
据悉,中国食用菌协会第二十二期《菌类园艺工》职业资格培训班自12月1日开始,5日结束,来自21个省市65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班。本期培训班由中国食用菌协会主办,易菇网组织承办,北京金珠满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