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秦岭深处的商州北宽坪街道西边,我们看到一大片香菇大棚。信步前来,门前的一只小狗汪汪地跑来跑去,旁边凉晒的几席香菇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同行的余发金老师介绍说,这香菇可值钱了,就连原来不要的香菇根柄,现在也能买上好价钱。
香菇畅销不愁卖
这时,一个中等个子的中年人走了过来,麦色的皮肤,端正的五官。旁边有人介绍说是香菇厂的王老板。相互介绍后,知道他叫王建良,今年46岁,商洛市人,原来是搞运输的,今年转型搞香菇种植基地。
王建良是一个健谈的人。他告诉我们,他是按照商州区的产业布局,种植香菇是一项绿色现代农业,今年投资了200多万元,目前的规模是30万袋,实行一袋四茬的方法。香菇是木腐类食用菌,属中温度植物,生长平均温度在22-26摄氏度,出菇的温度在12-13摄氏度左右最为适宜。香菇保鲜温度在1-4摄氏度。为了保鲜,他们建设了一个180多立方米的冷库,现在的香菇以采摘下来,就进冷库,保鲜期在10至15天,能卖个好价钱。
我最为关心的是香菇种植对当地乡党带来的好处,便问到,能解决多少人在你这儿就业?他们的收入咋样?
“种植香菇是一个技术活,最多时当地70多人在这里做活,现在也有10多人,都是当地的乡党。从春上到现在,只要是在这儿干的,收入在1万至2万之间,大工每天100元,小工每天70元。今年我发出的工资就有50多万元了。我今年这头茬香菇买了40至50万元。”王建良说。我们走进香菇棚,2米多高的香菇袋上正在出着香菇,小的才冒出个个菇头,有大拇指大小的,有3-4厘米大的,上面绽放着自然的裂纹,“花菇就是这菇面上的裂纹,好看不?一个就是3-5毛钱”他问我。说实的,除过偶而在树林下采几个蘑菇之外,我真没见过这整架的香菇,开的这样好看。五、六个正在摘香菇的乡党一色的红色外套,我问了她们每天的工作量和收入情况,那个叫刘慧霞的工人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回答,看到她们熟练的样子,自然已经是这里的信得过的老人手了。
看到一台机器正在将堆积的栲树加工锯沫,就问这对植被有无影响。“我们这里的用木是当地林业站审批的方量,是间伐林木,再就是栲树长得快,对当地的林木没有啥不利影响。”据王建良介绍,他们的袋料香菇用料是木屑、麦麸、玉米芯、石膏等,不纯纯是木屑,有的还可以循环利用。而这正是我担心的,不要鼓了腰包秃了山坡,得不偿失呀,青山绿水对我们商洛来说是特色和根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