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纳溪打古镇:农民种大球盖菇增产增收


    【发布日期】:2014-12-11  【来源】:四川新闻网
    【核心提示】:12月10日,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松林村一组杨超金的一担大球盖菌菇在街头亮相出售,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杨超金说,今年他在纳溪区政协的真情帮扶下试种的两亩大球盖菌喜获成功,目前已进入盛产期,每天早晚要采摘两次,夫妻硬是忙不过来,仅两亩大球盖菌菇预计可收入3万多元。

    “目前虽然气温低,但每天可以采摘鲜菇近50公斤,按每公斤8元的最低的市场价格计算,仅种植大球盖菌菇每天可收入400多元,比种植其他蔬菜划算。”12月10日,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松林村一组杨超金的一担大球盖菌菇在街头亮相出售,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杨超金说,今年他在纳溪区政协的真情帮扶下试种的两亩大球盖菌喜获成功,目前已进入盛产期,每天早晚要采摘两次,夫妻硬是忙不过来,仅两亩大球盖菌菇预计可收入3万多元。

    杨超金今年44岁,前些年一直在打古镇经营小菜生意,后来在老家松林村流转了1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今年,纳溪区政协把杨超金列为“网格化管理”结对帮扶对象,并对杨超金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当得知杨超金有蔬菜种植经验时,纳溪区政协决定帮助他试种大球盖菌菇,然后在全村推行规模发展,以“造血式”帮扶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当听说大球盖菌菇种植技术要求高、投入大和不发菌丝等风险时,杨超金犹豫了,认为还是种植传统蔬菜稳当。“小杨,你不要怕,菌种我帮你选购,技术上我们安排老师全程指导……”得知杨超金因担心种不成功准备放弃时,纳溪区政协秘书长邓国平和“网格化”联系干部丁小云又专程赶到杨超金的家里,耐心地为他讲解大球盖菌菇种植技术和市场前景,要他增强种植信心,通过科学种植示范带动村民增收。同时,纳溪区政协结对帮扶人员还杨超金带到区内的新乐镇大河村学习考察大球盖菌种植技术,进行增强他依靠农业科技致富的信心。

    今年10月,杨超金在打古镇松林村流转了两亩土地作为大球盖菌菇种植试验地,投入了3000多元购买了稻草、糠壳、木屑等种植辅料,并雇用了几个村民整田块。下种期间,区政协结对联系的丁 全程蹲守在地里,严格按照资料上的要求配料、下菌种。“你的盖泥薄了,必须再添土,不然长出的菌子不粗壮……”在种植现场,应邀请而来的新乐镇大河村大球盖菌菇种植能手刘勇也全程为杨超金把握技术关,以确保试种成功。

    “你别小看这两亩地的菌菇,我已投入了近万元。”菌苗种下去后,杨超金夫妇几乎天天守在地里,严格按照要求翻动覆盖的稻草,以让菌丝快速生长。“出菇了,出菇了……”11月初,当看到地里冒出一个个暗红色的小菌菇时,杨超金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第一批菇我就采摘了40多公斤,拿到集镇上出售,每公斤8元还很抢手。”自从试验地出菇以来,杨超金夫妇就忙起来了,每天杨超金负责采摘菌菇和管理菌园,妻子负责把菌菇送到集镇上出售。

    “明年开春气温回升后,大球盖菌菇的产量要高出一倍,我这两亩菌菇预计收入4万元不成问题。”杨超金说,明年把大球盖菌菇种植基地发展到10亩,让外出打工的儿子回来帮手,等他全面掌握种植技术后,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菌菇增收。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