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温岭的蘑菇,越来越不会“生”了


    【发布日期】:2015-01-06  【来源】:温岭日报  【作者】:记者 赵碧莹 通讯员 江连秋

    探因:

    菌种退化,本地菌菇减产

    “适合蘑菇生长的温度是13℃~15℃,如果超过20℃,就会死去;若温度过低,则不会产菌,今年忽然降温,对蘑菇的产量的确有影响。”市新鑫食药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雪亮说。

    去年,陈雪亮种植基地里的双孢蘑菇平均批发价是4.5元一斤,今年已经超过5元一斤,贵时甚至卖到6.5元一斤,“除了产量减少外,现在吃的人越来越多,导致菌菇供不应求也是涨价的原因。要知道,以前一个晚上温岭人只能吃1000斤蘑菇,如今却能吃1万斤。”

    温岭人近几年开始爱上吃蘑菇,但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温岭也是省内主要的双孢菇种植基地之一。

    “温岭主要种植的菌菇就是双孢蘑菇,估计去年种植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尺(1平方米约等于9平方尺)。”陈雪亮说,“温岭种植双孢蘑菇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因为长年使用同一菌种,导致菌种退化,产量减少。今年引进了新的菌种,一季一平方尺能产菌菇2.5斤,而原来的却只有2斤,个体户就更少了,只有1.5斤。”

    陈雪亮认为,今年价格涨也与此有关。

    市农林局农技站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与前年相比,2014年双孢菇种植面积增加了40万平方尺,但产量却不见增长。“除了双孢菇,今年平菇产量也下降得比较厉害,种植户从原来的30多户减少到了十几户。”他说,2014年,我市食用菌产量总共是7350吨,其中包括黑木耳、双孢菇和平菇。“而去年还有一个闰九月,种植户种得比以往早了一个月,那时温度挺高,食用菌颇受病虫害影响。”

    出路:

    不断创新,空调房里种蘑菇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温岭的食用菌种植主要集中在箬横、新河、滨海,“因为这几年种植成本越来越高,菇价却没有上涨多少,导致利润并没有随着规模扩大而有所增加,使得不少小户都放弃了种植。”

    不过,不同于小户,一些种植大户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在寻求新的方法,减少成本,增加产量。“毕竟食用菌是有市场的,如果能重新找回出路,还是很有前景的。”该负责人说,温岭如今已有两个种植基地引入了空调房,将蘑菇种在恒温房里,保证反季节也能出产量。还有多户种植户使用热水循环加热,避免了低温时不产菌的现象。

    陈雪亮就是其中一个将蘑菇种在空调房里的人。去年下半年,他投入资金370多万元,建起了能抵御强台风的现代化蘑菇房,种植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同时,采购了10台大功率的空调机,第一次让蘑菇住进空调房。每间蘑菇房里都栽培着六层蘑菇,这就节约了土地面积。

    按照传统种植模式,蘑菇一般是秋季种,冬、春季收。一年栽培一季,生长周期一般为半年左右。陈雪亮采用“空调菇房”培育后,效益翻了两倍。“菇房里的蘑菇生长两个月基本就可采摘,一年可种三季。”陈雪亮说,传统的蘑菇种植方式对土壤、气候要求都比较“挑”,可以说就是靠天吃饭,长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老天的“脸色”。“采用菇房培育,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就变得可控了。而且菇房是全封闭的,病虫害不会有,农药也不用喷。”

    “此外,我们正计划在温岭建一个现代化菌种培养基地,既能解决种植户因为菌种退化导致减产的情况,也能减少种植户对外来菌种的依赖。”市农林局负责人说。

    超市的价格牌上还留有涨价的痕迹。

     
    关键词: 蘑菇 菌菇 菌种 双孢菇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