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广西融水县杆洞乡大种茯苓脱贫致富见闻


    【发布日期】:2015-01-07  【来源】:广西日报

    形成规模 组建合作社

    王贵田的房子建在山脚下,是一栋两层小楼。一楼大门边挂着“贵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很抢眼。

    屋外,王贵田搭建了近100平方米的钢筋架铁皮顶大棚。棚下堆放着制菌的材料和工具。一扎一扎的松枝堆放在地上,还有一些包好的菌棒。撕开包裹的塑料,松枝上的茯苓菌种已经走丝,直接埋到地下明年就能收获。

    2011年,王贵田创办合作社,注册资金30万元,任理事长。合作社成立后,每年销售茯苓菌15万包,除供给党翁寨的村民外,制作的灵芝菌棒还销往其他乡镇。

    王贵田做过养殖业,也培育过灵芝和蘑菇等山林菌类产品,但收益不大。2010年,他参加了柳州市第三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技术培训班,又跑到南宁向专家请教,成功地培育出茯苓等菌种,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种植的技术。

    王贵田说,种植茯苓一定要选择向阳的林地,利用松树采伐迹地最好,伐后松树蔸是种茯苓的最好材料,把树蔸周围的土壤刨开,在上面涂上菌种再掩埋即可。菌种走丝后还要嫁接,把菌丝嫁接到松树最有营养的部位,茯苓才长得大。合作社的社员按照他的方法种植,今年茯苓长势好,个头大,最大的一个重达65公斤。

    党翁寨松树蔸有限,茯苓种两年后要另外找地,很麻烦。王贵田又教会了农民利用松枝种植茯苓。秋冬季节,向采伐松树的农户或造林企业购买废弃的松枝,扎成直径12厘米以上的柴棒,涂上茯苓菌种做成菌棒。然后找一块交通便利的地块,将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砍掉灌木,深挖0.8米左右的坎沟,放入菌棒,覆土10-15厘米;隔7-10天检查1次,茯苓形成菌核、露出地面后,及时培土。

    王前辉用王贵田说的方式种植,把寨子附近10多亩林地改成茯苓种植地。他说,用松枝种植简单又省成本,不用寻找松树采伐迹地,抚育方便,运输也方便。虽然寨子山势较高,但附近有公路,一匹马就能轻松运输。

    王贵田说,随着周边农民种植茯苓的面积不断扩大,邻省贵州农民也来购买菌种。一年生产15万包的菌种已不能满足需要。2012年,县林业局拨付20万元扶持资金供其建起菌种制作基地。此外,他打算把自家楼房第二层全部改作菌种培养室,同时接纳部分农户以资金入股。目前合作社已有8个股东,入股资金60万元。预计明年菌种生产量可突破30万包。

     
    关键词: 茯苓 加工 合作社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