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晋城市的新兴优势产业,晋城是山西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科技特派员的积极参与,晋城市食用菌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产量连年大幅增长,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提高,为全市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晋城市食用菌产业近年来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特点是:
1、产业规模全省领先。主要表现在产量和工厂化企业,全市食用菌年产量达3万多吨;工厂化生产企业11家,其中设计日产30吨以上、投资上亿元的4家,这两项在山西都是最多的。目前,全市菇农1000多户,专业合作社30个,从业人数近万人,食用菌年总产值3亿多元。
2、行业协会机构健全。市科技局作为市食用菌协会主管单位,市科技局局长兼市食用菌协会会长,6个县(市、区)比照市里模式,都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市、县(区)两级7个食用菌协会把科技和食用菌产业紧紧连在一起,为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品牌效益初步显现。大部分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以质量求生存,目前已有“柏基”、“泽地萃”、“金田”、“珍菇坪”等食用菌注册商标,并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好评。柏基菌业公司、陵川夺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产品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
4、典型示范作用突出。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涌现了一大批感染力极强的典型,既有工厂化生产企业,又有专业合作社,更多的是农户,特别是科技特派员创业典型,在全市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5、产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全市逐步形成了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从菌种、菌包生产到技术咨询、培训和销售服务,都有企业在做。科技特派员、神农公司刘建东同志,多年来,一直奔波在生产第一线,为菇农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同时,自己经营的企业,除生产食用菌外,还为菇农生产菌包。目前,全市从事产业服务的企业有5家。
二、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1、菌种市场不规范。缺乏专业权威的供种单位,导致菌种在生产过程中退化、污染,甚至出现绝产现象。同时缺乏主导品种,一种食用菌多个品种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形态和内在质量。
2、生产标准化水平低。生产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不利于规模开发和产业化运营。
3、非工厂化栽培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目前,金针菇、杏鲍菇在全市已全部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个别非工厂化栽培的食用菌农户,受自然环境和技术水平影响,产量和质量不很理想。
4、食用菌深加工量小。目前只有少量的干制产品,并且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包装简陋。
5、科技人员缺乏。由于科技人员缺乏,生产中事故时有出现,给菇农造成经济损失。
6、信息服务滞后,市场开拓力度不大。缺乏为食用菌产业特别是产品销售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或中介机构、社团组织;本市、本省和外省的销售窗口,虽已有企业在搞,但刚起步,效果不明显;出口业务也是刚刚起步,开拓国际市场需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