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重点局域建设,达到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目的。到2015年,全市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达到1500户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5000人,食用菌总产量突破6万吨,实现总产值6亿元,使食用菌真正成为山区和纯农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主导产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3年到2015年,每年新增食用菌种植户100户以上,现有工厂化生产企业争取在2015年全部达产达效(目前均未达产)。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在食用菌产业创业。要在目前150人的基础上,增加到250人,争取达到300人,保证每一个工厂化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至少有一个科技特派员。
二是加强科技特派员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更好地为菇农服务。要根据食用菌生产的季节特点,定期不定期的对科技特派员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为安全、高效、高品质种菇养菇提供技术支撑,使创业链上的每一个科技特派员都成为行家里手。根据资金情况,每年至少组织两次集中培训。
三是加强对合作社发展的规范和指导工作。现有合作社法人大部分都是科技特派员,要对他们进行合作社运作管理方面的指导,防止走弯路,使其巩固提高,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2015年前,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0个,总数达到50个,以更好地组织菇农发展生产。
四是对工厂化生产企业(其法人代表和技术人员近70%都是科技特派员),要对他们进行企业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指导,使现有的工厂化生产企业能够在巩固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原则上不再鼓励新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
五是根据创业链发展现状,重点在产前、产后两个节点上发展科技特派员,鼓励他们在菌种和菌包生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等环节进行创业,市协会将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扶持,使晋城市的食用菌创业链进一步完善提高,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六是加大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力度。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在以下领域研发和创业:1、建立市级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通过收集全国食用菌资源,筛选出适合晋城市栽培、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为全市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菌种资源。2、菌种厂建设。对市级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筛选出的优良品种进行扩繁。菌种厂要达到菌种生产、储藏、销售相配套,并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安全要求以上的标准,完全满足全市食用菌生产要求。3、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2013-2015年创建5个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食用菌发展。4、发展食用菌深加工。要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研发食用菌干制产品、罐头产品、软包装产品、方便食品、多糖保健品等加工产品和保鲜技术,延长食用菌产业链,增加附加值。5、建立市级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技术服务,形成集菌种研发、菌种及菌袋标准化生产、产品深加工、产品配送、废料综合处理等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化平台,促进食用菌产业全面发展。
七是继续加大食用菌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现有工厂化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要通过改善生产环境,努力达到认证标准,争取更多产品办理产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