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阳谷讯 1公斤棉籽皮加上玉米芯、麦秸、豆秸等农作物下脚料,播种上双孢菇或者平菇菌种,经过40多天,就能“长”出4元钱。阳谷农民着实从农作物下脚料中赚了一笔钱。
4月2日,记者在阳谷县食用菌研究所看到,4号温室大棚里整整齐齐、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个个菌种圃,圃里面装的是棉籽壳、玉米芯等农作物下脚料,上面盛开着一个个形如柿饼的雪白菌花。
“这叫双孢菇,营养价值特别高,一斤能卖四五块呢,在市场上很抢手,我们都说跟摘‘金元宝’似的。”正在采摘蘑菇的杨合旗喜滋滋地说。
据研究所的杨会元所长介绍,一公斤菌料成本仅4角钱,却能产出3斤多大平菇,保守收益4元。且大平菇、木耳、银耳、香菇等草腐菌的配料在养殖周期结束后又可作为双孢菇等菌种的养料,一次投资多次使用,多年收益,无疑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捷径。
县里因势利导,通过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市场销售、风险保障“四轮驱动”培植扶强食用菌产业。选派科技特派员36名进村入户开展培训,发放低息贷款100万元,与北京、郑州、济南、菏泽等市的22家食用菌经销商签订购销合同,并为种养户建立健全了风险保障机制。目前该县发展食用菌基地5处,2000多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涉及25个品种,年产各类食用菌200万公斤,户均增收4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