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一大早,7辆汽车停在表白寺镇蔡西村旁,忙着收购鲜蘑菇。该村建有800个蘑菇棚,日采鲜菇2000公斤、收入1.6万元。副县长杨兆峰说:“我们县有不少这样的村。食用菌生产渐成大产业,得益于林业大发展。”
“全国绿化模范县”齐河,林木覆盖率达到47.2%。树阴下荫凉、湿润,适宜蘑菇生长。县里把养殖食用菌作为利用65万亩林间空地的重要项目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法,发展蘑菇栽培300万平方米,其中林间250万平方米,培植起6个专业乡镇和50个专业村,产业年收入超过1亿元。
这里在呈现“哪里种树多哪里蘑菇棚就多”特点的同时,还出现了“哪里树下种蘑菇,哪里树木长得就旺盛”的现象。县蔬菜局长贾相伦解释说,为蘑菇浇水施肥,树木也就得到水分和养分,掘穴挖坑又起到松土作用。林业不仅为食用菌生长营造起适宜环境,每年还为其提供了15万吨的树叶、锯末等所需原料;而养蘑菇每年产生的10.6万吨废渣,是树木的优质肥料。
更可贵的是,发展林业的经验被食用菌生产所借鉴。该县今春又扩种树木6万亩,农民造林由“引导”向“自发”转变,关键是县里按产业膨胀规律走龙头带动的路子,种树越来越挣钱。发展食用菌生产“如法炮制”,在精心培育起“利民”、“绿洲”、“汉兵”等6个年加工蘑菇2万吨的龙头企业的同时,还扶持建立起100余处季节性深加工企业,并发展起6个菌种厂。
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是挖掘生产潜力、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该县技术推广也形成“林菌互动”的新特点:林业和蔬菜部门密切配合,整合人才资源,咨询和现场指导“两业”兼顾,并联合建立起拥有800名技术人员的县乡村科技推广网络。全县探索出20多种食用菌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增加到24个,并开始投入反季养殖的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