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持力度还需加大
食用菌产业在栽培过程中使用稻草、麦秆等为主要生产原料,菌糠、菌渣还能做有机肥,实现了“变废为宝、无废生产”良性循环,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
初步估计,就目前盐城市食用菌栽培规模来看,每年要消耗100多万吨秸秆废弃物等,但全市能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农作物秸秆、棉籽壳、木屑、麸皮、禽畜干粪等,每年均超过800万吨,如再利用其中的10%进行食用菌生产,年产值可增加10亿元以上。
鉴于食用菌产业能“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1年到2014年,市农业资源开发局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扶持了盐城市具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生产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项目总投资5479.9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补助资金847万元。通过项目扶持,这些企业的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现代化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2013年,春秋菌业专业合作社得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扶持,项目总投资179.9万元,其中补助财政资金80万元。“那是帮了大忙,是雪中送炭。”徐汉权说,用那笔钱,他扩建了育菇房,生产规模上去了,注册了“徐四”牌商标,白色金针菇还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滨海天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2012年贴息和2014年补助项目的立项,投入资金1700万元,其中扶持财政补助资金262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现已形成8000平方米的食用菌栽培厂房。项目建成后,年产金针菇2100吨,较项目建设前增加700吨,产值达到3500万元。
响水县福利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纯白金针菇种植企业,起步时年产量只有1500吨左右。2012年,公司从福建顺昌引进栽培技术含量高、营养丰富、市场潜力大的“海鲜菇”产品,同年得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贴息项目的扶持,现已形成高标准培养室、育菇房21000平方米的生产规模,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2300万元。
但总的来看,当前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资金规模还不大,企业数偏少,更多需要扶持的企业由于达不到相关要求,申请不到项目。在阜宁,农业资源开发局的同志说,像草业合作社,大多是在田边弄块堆草的场地,一般都没有土地使用证,因而很难申请到农业资源开发项目,这些实际情况,有关部门应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