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503/05/09-53-22-39-21325.jpg)
梅先生购买的银耳
“一袋300克的银耳,回家打开一秤,里面的干燥剂就有约150克,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3月3日上午,家住成都市郫县安靖镇的梅先生反映,他在当地一家食品批发市场买了两袋银耳,打开包装后发现,大号的干燥剂竟占去了一半的重量。
消费者:银耳净重300克 干燥剂有150克
梅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所购买的两袋银耳,均为透明的塑料包装袋,其中一袋已经开封,外面标注有净含量300克和生产日期2015年2月2日。在包装的背面,有“一级银耳”的字样,以及简单的产品介绍、食用方法、保质期和生产厂商的信息。
“我平时喜欢熬点银耳汤来喝,之前一般都在超市购买。”梅先生说,前两天经过食品批发市场,透过包装袋看到银耳不错,而且一袋只要12元,于是就买了两袋回家。可是,当他打开其中一袋银耳后,却发现包装袋里有一大包干燥剂,“在我的印象中,食品干燥剂都是很小一袋的。”
干燥剂包装上除了“防潮珠,不可食”6个汉字之外,其他文字都是英文和日文。梅先生用手掂了掂,感觉这包干燥剂很沉,于是找了个秤称了称,结果让他傻眼了:“这袋标注净含量为300克的银耳,仅干燥剂就有约150克,都与我实际买到的银耳重量差不多了,这意味着我花的12元钱里,有6元是为干燥剂埋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