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给《蘑菇病虫害防控彩图手册》写的序
本书即将发行,欢迎订阅
我与叶彩云认识缘于一本食用菌的书。2011 年11 月中旬,我收到一封电邮,希望能够帮助推介《国外菇菌栽培技术》,从电邮所附序言、目录和封面看,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当即回复购买10 本。看完全书后,我觉得内容非常好,对于我国从事蘑菇栽培和研究的人大有裨益。我马上就写了一篇:“《国外菇菌栽培技术》新书上架”进行推介。该书很快得到传播,在同行中引起很大反响,效果很好。
在我们国家,从事食用菌研究和栽培的人很多,但深入研究并传播国际研究动态的人却相对较少,盖因语言的障碍。因此,我十分敬重能够熟练掌握食用菌中英文专业知识的人才。
2012 年4 月,我请叶彩云把我们的研究论文《音乐与虫鸣声的混合音频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研究》翻译成英文,她仅用2 天时间就把翻译初稿发给了我。几经修改后,论文被选入当年8 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食用菌大会论文集。在合作中,我注意到她做事非常认真、充满激情、非常敬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我决定做个伯乐,要把她介绍到食用菌行业来。得到论文入选并在大会口头演讲的通知后,我请她代表课题组去演讲。演讲非常成功,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强烈反响。会议期间,我还领着叶彩云与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我邀请日本学者山中胜次,比利时学者冈特到杭州讲座都请她做翻译。
在我的建议和鼓励下,叶彩云利用自己的优势在食用菌方面多做了许多工作。国内外很多食用菌生产和设备制造公司、研究所都请叶彩云联系考察学习、培训、产品销售和合作事宜。她非常热心、不计报酬地牵线搭桥。在她的牵线组织下,我还与上海和黑龙江农科院的同行到荷兰学习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2014年她还协助我组团到印度参加第八届国际蕈菌学及产品大会,得到同行赞赏。
在与叶彩云的交往和交流中,我向她提出,在中国的食用菌栽培特别是双孢蘑菇栽培中,病虫害研究是个弱项,这也是将来制约中国食用菌发展的大问题。她是个有心人,2012 年12 月在英国一家菇场考察时,发现了《蘑菇病虫害防控彩图手册》英文原著,于是拍下照片,回国后就在网站上搜索购买。完成翻译初稿后,我鼓励她出版中译本,并帮助她联系中国林业出版社的朋友刘先银主任。
蘑菇种植自20 世纪30 年代初由法国传入中国,深受大众欢迎,消费习惯所形成的需求越来越大。栽培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传统栽培模式与现代化栽培模式会长期共同存在,无论哪种方法,蘑菇的病虫害将是所有栽培者和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蘑菇栽培者和管理者必须分清病虫害的种类、产生的阶段和原因,知道处理和防控的措施。不同的环境(温度、水分)、不同的培养料和不同的发酵时间都有不同微生物产生和生长。如何识别有害生物需要技术人员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我国的蘑菇栽培中病害以真菌、细菌、病毒为主,虫害以蚊蝇、螨、蜘蛛、线虫、马陆、蛞蝓为主,以及由环境引起的非生物性病害(畸形菇)等等。所有这些病虫害的症状、起因、预防和扼阻措施在本书都有具体描述和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在书稿已经初步排版的最后审校阶段,叶彩云还为了三级种的中英文翻译,特别是parent spawn 究竟是母种还是原种这个问题不断发电邮咨询国内外专家,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看了她发来的电邮后,我被她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深深打动。
中译本的出版必定能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特别是蘑菇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发展,帮助广大菇农、研究人员、技术推广人员、食用菌企业、相关大专院校的师生全面学习掌握蘑菇病虫害防控技术,特别是帮助一些工厂化栽培菇场规避病虫害带来的风险,帮助传统栽培菇场提高生产水平, 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农艺师 韩省华
2014 年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