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收割油菜的季节了,焚烧秸秆造成烟锁庐州的情景,让不少合肥市民至今仍“心有余悸”,在合肥市颇有知名度的“农业天才”沈思和又研究出用秸秆培育食用菌的技术。日前,本报对沈思和进行了专访。
“灾难”中现农艺天赋
1986年,合肥地区春秋两季均遭遇前期连续干旱、后期连绵阴雨的天气,合肥市郊区农民沈思和的蘑菇种子坏掉1万多斤,损失3万多元。这对当时并不富裕的沈思和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他走访了合肥地区其他蘑菇种植户,发现别人的损失更惨,有的几乎绝收。
沈思和听说四川种平菇喜欢砌灭菌灶,他迅速研究出了“食用菌塑料袋熟料立体栽培方法”,将1万多斤坏掉的料种重新“复活”,沈思和迅速将这一技术传给了其他蘑菇种植户。
在1986年前,仅初中毕业的沈思和就成功掌握了甘蔗、早熟黄瓜、早熟西红柿等各种农作物的培育方法,并于1983年进入蘑菇种植行业。在熟练掌握了蘑菇种植技术后,沈思和编制了简单易学的食用菌技术指导资料,免费分发给上门求教的人。现在他的学员已超过3000多人,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100多个县市,甚至将蘑菇种植到非洲。
不断发明才是优势
在一般人眼里,技术永远是核心机密,沈思和如此“便宜”地传播自己发明的技术,引起家人的不满。“这不是自堵财路吗?”然而沈思和告诉记者,不断研究发明,才是他的竞争优势。
农民出身的沈思和如今已是高级农艺师,他先后获得“国家青年星火带头人”、“2005年中国农村改革百名典型优秀人物”、“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安徽省劳动模范”、“合肥市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称号,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盛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