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羊肚菌致富:“半路出家”的王大权


    【发布日期】:2015-03-14  【来源】:宜宾新闻网
    【核心提示】:在分析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王大权开始对高原野生的羊肚菌和本地的羊肚菌进行杂交,同时种植了高原羊肚菌,又对杂交和高原羊肚菌进行对比,通过两者多方面的对比分析。2014年,他选择了自己改进过的菌种,当年亩产就达到160斤。




      兴文县鲵源珍稀食用菌专业技术协会会长王大权“半路出家”从事农业,进行红托竹荪和羊肚菌的栽培、种植、销售。他用了几年的时间,从一个门外汉转变成了一个“土专家”,周围区县的不少人都想来跟着他学习。目前,他所进行羊肚菌菌种的提取,于2014年12月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已被受理。
      王大权在羊肚菌的菌种采取、液体杂交制种、大田栽培、提质增效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在科协的帮助下,经过三年的技术攻关,他将羊肚菌亩产提高到300斤的种植水平。 
      半路出家做农业
      2007年以前,王大权都在从事无线电的销售和维修,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相对而言,生活条件还算可以。“我一直想从事一项长期的、更有挑战性的工作。”2007年,王大权开始接触食用菌,并前往绵阳市进行食用菌的制种和栽培,在绵阳的半年时间,王大权很认真的学习,后来回到兴文县成立了一个竹荪的专业合作社。当时注册资金30万元,有15个成员,涉及土地面积15亩。
      “从事竹荪栽培的成本比较高,风险也比较大。”种植了一年的竹荪后,由于产量提不起来,当时并没有挣到钱,王大权便开始想办法改进竹荪的制种方式,来提高产量。王大权坦言,读书的时候对物理和生物这两门功课比较感兴趣,所以他愿意花精力去研究。
      2011年,王大权接触到了红托竹荪,这种竹荪在四川种植的人较少,且产量较低,稍不注意就有绝收的可能。他介绍,由于红托竹荪属于高海拔低温品种,和兴文的地理气候特点刚好相反,只有通过改变该品种的特性才能在当地种植。“驯化品种的特性,让它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王大权多次往返成都、雅安、兴文等地,将当地的土壤拿到成都等地化验,还请专家到田间地头查看情况,同时,通过看书和上网查询资料学习,他改进了红托竹荪的制种方式,产量达到了普通竹荪的三倍。
      2012年4月,王大权在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凉水井村开始试种了60亩,当年6月份开始采收,原本可以采收10000斤左右的竹荪,遇到洪水只采收了6000斤鲜竹荪,制作成了600斤的干竹荪,一共销售了16万元左右。2013年,他又将基地转移到了大河苗族乡长征村,种植面积达20亩。
     
    关键词: 羊肚菌 种植技术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