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503/19/10-54-07-56-19286.jpg)
木耳,正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少不了的菜肴,可这小小的木耳对于黑龙江省桦南县的群英村村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靠着黑木耳种植的产业带动项目,群英村基本实现整村脱贫。而距群英村70公里外的八一村同样不甘落后,一排排整齐的榛子树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桦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革命老区一类县。 群英村距桦南县约40公里,从桦南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这个“特别”的村子。扑鼻而来的是空气中的酒糟味,而走入村子也发现家家户户都有一栋特别的房子,窗户都用水泥砌死,而院子里到处堆满了锯末。
我们随机来到村民王喜军的家中一探究竟。今年37岁的王喜军,上有老下有小。一家5口人原来仅靠着分得的不多的土地生活,不忙时也打打零工,日子过得很是拮据。而如今却从给别人打工变成了“小老板”。
带来这一切变化的正是黑木耳种植的产业项目。在王喜军家的院子里,堆放的锯末正是培养菌种的必需品。西面已经将门窗做处理的房子是他的三级菌菌种培养室。而自己住的80多平方米的房子,也被三级菌的菌种占上了三分之二的空间。厨房里一半的空间都成了他的培养室。说起木耳,王喜军的脸上止不住笑意。“原来家里穷,也没有成本,哪有信心干这个,多亏了扶贫这个项目,我寻思一开始就是试试看,没想到今天能干的这么好。我之前给合作社打过零工,后来2012年在扶贫办帮扶下引进了一万袋菌种,尝到了甜头,今年就种植了十万袋菌种,合作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心里有底了,这日子过得也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