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各项村务工作的同时,魏相飞进村入户,倾听百姓的诉求。经过3个月的调研,他发现,村里的主要劳动力普遍外出打工,留守妇女在家无事可做,由于缺少致富项目,村民年收入仅1.5万元,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于是,他开始外出考察,探求胡堡村农民增收新路,当他来到吉林一个木耳种植基地时,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自己要寻找的项目吗:胡堡村人多地少、气候湿润,而且留守妇女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作,木耳种植便于管理、劳动强度小、成本低的特点正好满足这些条件。就这样,他决定在胡堡村发展东北黑木耳种植产业。
“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是魏相飞创业的动力源泉。他把在大学校园创业攒下的17万元家底儿全部投入到这个项目里。2014年2月12日,他取得了营业执照,成立了本溪市广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租赁了村里废弃多年的原村小学作为种植基地,并从外地引进优质菌种,带领村里10余名留守妇女一起种植黑木耳。
创业初期,只要有空他就会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资料,向专家求教。但对他来说,最难的还是销售问题。他走遍东北,远抵长沙、上海等地推销。去年10月,魏相飞背着10公斤木耳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独自在首都的大街小巷寻找东北特产店,挨家挨户推广宣传自家的产品。舍不得打车,他就靠步行和坐公交车,10天下来双脚磨出了成片的水泡。“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坚信肯定会有商家给我打电话定购木耳。”果不其然,魏相飞回家一周后,就有北京的商家联系他购买木耳,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去年生产的木耳一半儿都卖到了北京市场上。
魏相飞还在拓宽销售渠道上下足了力气,创办木耳超市,利用电商平台。如今,胡堡村的木耳已远销到台湾、日本等地。一年下来,种植木耳每亩利润可达7、8万元,远远高于大田作物的收益,越来越多的村民盼望着加入到这一项目中来。
想着如何把木耳项目发展成产业,今年,魏相飞计划要扩大生产规模,对黑木耳进行深加工。他向记者介绍说,经过调研和征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意见,目前正尝试根据消费者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做出不同口味、不同类型的木耳罐头食品,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能给村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他表示,“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就是要为百姓、为村民服务,我希望自己在服务基层的这两年,尽可能多地为家乡父老做一些事儿,让他们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