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记者从东宁县了解到,该县在吊袋大棚栽培模式的基础上提档升级,采用联动式智能温室大棚栽培模式,全程智能化自动监测棚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让黑木耳在冬季就可以进行挂袋栽培,这意味着黑木耳栽培迈进了智能时代。
近年来,东宁县许多农民都开始进行挂袋木耳生产,和过去的大地栽培相比,挂袋木耳具有节省土地、单位面积产量高等特点。但这些木耳大棚构造相对简单,并不能实现黑木耳一年四季无空闲生产。
对此,东宁县通过黑木耳自动化生产项目建设,对原有温室大棚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目前,全程智能化大棚已能够实现自动监测棚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只需手指轻点键盘和按钮,黑木耳生长所需的温、光、水、气就都在短时间内达到要求,大大缩短了黑木耳成熟的周期,实现黑木耳一年四季无空闲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了产量。劳动力方面,智能大棚较传统栽培模式也得到较大优化,平均每万袋生产、采摘节约2人,较以往减少人力投入约三分之一。
据了解,黑木耳自动化生产项目是东宁县重点打造的黑木耳全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也是东宁县全面提高黑木耳产业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水平的重点产业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元、规划占地22.57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智能大棚1栋并投入示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