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茶树菇,送货价是120元一箱。”在社旗县兴隆镇夭庄村,村民张效堂刚采完茶树菇,笑着说,出菇时节,每两天可以收获70箱,每个月可以收获3次,这个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南阳市场。
张效堂,今年53岁,跟茶树菇已经打了10年交道。10年前在广东韶关,他跟亲戚一起培植茶树菇。去年秋天,思乡心切的张效堂带着一家四口回到兴隆,探索在老家培植茶树菇。进入腊月,他试种的首批15万袋茶树菇开始收获,一套全新的茶树菇培植技术也由此成型。
茶树菇,原为江西广昌境内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蕈菌。经优化改良的茶树菇广泛培植于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其营养价值高,属高档食用菌类。茶树菇的适生温度在17℃~25℃,南方大多数地域一年四季均可生产。理论上说,南阳市春秋两季也能生产,此前有人探索过,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且一年仅仅生产两季的话,效益就会打折扣。
张效堂从试种之初,就做好了一年四季正常生产的打算,光是他设计搭建的恒温棚就花费了25万元。他熟知茶树菇的生长习性,在菌种培植、袋料制作、湿度控制等技术细节上堪称行家里手,但毕竟没在老家种过。“做好温度控制是前提。”前不久,北京一家农产品公司联系上了张效堂,打算共同发展10个棚,把社旗的茶树菇销往北京市场。
虽然从未涉足过这个行业,但看到效益的乡亲们还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隆镇政府工作人员侯可浩告诉记者,周边几个村的村民都有培植意愿,张效堂也认为这是一个能复制、可推广的好项目。今年合作社已成立,他将带动更多乡亲投入进来,把茶树菇培育成一个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