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准备增加32个大棚,制作菌苞60万棒,将香菇种植面积扩大到60亩,解决150人就业,实现年产值400余万元,同时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寨500余人共同发展”,贵州省岑巩县黔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毅表示。
2015年5月1日,岑巩县一位农家青年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消息传来,当地的农民群众都由衷地说:“这个荣誉,他当之无愧!”他,就是大有镇统口村委会文书胡毅。
胡毅于1998年7月从贵阳司法警官学院毕业,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从事自已所学的专业,开始自已的职业生涯,而是南下选择在浙江庆元县食用菌种植基地务工,经过5年时间的打磨,在香菇种植方面他从一个门外汉“小胡”蜕变成一个行内的“胡大哥”。在食用菌种植场学得一手香菇种植技术,为了证明自身价值,胡毅在浙江庆元县城郊区租了4亩地种植3万棒香菇,当年获利6万元。然而好景不长,在浙江当地种植食用菌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随着食用菌种植基地增多、加上人工费用、土地租赁费用猛涨等因素,这些对于一个异乡创业人来说无疑是困难重重创业之路举步维艰,随着获利空间逐年低下,2006年甚至没有盈利。面对庞大的香菇市场需求量以及庞大的建设生产费用,胡毅陷入了困境,困境中的他想到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想到那个养育自己村庄,看到很多地方的群众慢慢地富裕起来,而家乡的群众还很贫困,也想到了最初带着他们一起致富的梦想。
2007年胡毅带着自己的困惑回到家乡过春节,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他惊奇的发现,这几年村里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大部分家庭的土地均被闲置,没有体现出土地使用价值。他想如果这些被闲置的土地用来养殖香菇,与自己在浙江的种植厂相比能省去很大一笔租赁费。随后他通过四处走访调研,更让他惊喜的是家乡原材料充足,各项成本价格均很低,又加上周边地区没一家大规模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在自己的家门口办一个种植基地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