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讯:“虫草产业发展涉及到高附加值、菌种稳定性、高效生产、安全性、物种规范性、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基础生物学研究、合作及自主研发。”6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成树在2015首届全国虫草会议暨冬虫夏草产业高峰论坛主题报告中强调了虫草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虫草是一大类寄生于昆虫、少数真菌和植物等,包括冬虫夏草在内的广义虫草属真菌的总称,是具有营养价值、保健和医疗功效的宝贵生物资源。虫草具有抗癌、抗疲劳、提高免疫等功效。环孢霉素(Cyclosporine A)于1972年发现,1983年成药,目前实现产值10亿美元/年;而1950年发现鉴定的虫草素,200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开始投入临床试验。
尽管虫草药效明显,但虫草的成分和机理却鲜为人知。王成树在报告中展示了广义虫草菌产生的不同活性小分子,并对比了蛹虫草和冬虫夏草的主要基因组差异。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基因组存在高度重复序列。
由于氧化胁迫,菌种可能会退化,表现为线粒体功能紊乱。这种老化现象会导致大量的损失。除了菌种的稳定性问题,安全性问题(蛹虫草不产生已知的聚酮类真菌毒素)也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王成树最后呼吁要加强基础生物学研究、合作及自主研发,促进虫草产业升级。
据悉,2015首届全国虫草会议暨冬虫夏草产业高峰论坛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易菇网、江苏神华药业有限公司、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共同承办,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虫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澳门、台湾260余名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参加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