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507/01/14-40-48-40-11944.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507/01/14-40-44-11-11944.jpg)
“发现冬虫夏草药用价值是中医对人类医疗保健的卓越贡献之一,应当倍加珍惜。泛化虫草基原,既不符合虫草药材生产和药用历史的实际,也不利于保护特有资源。”6月28日,在2015首届全国虫草会议暨冬虫夏草产业高峰论坛“冬虫夏草产业高峰论坛”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原副所长胡世林谈到。
保护冬虫夏草刻不容缓
胡世林所长在报告中介绍到,冬虫夏草每年要挖掉70-150吨,若按照年均用50吨的保守估算,在1964-2014的50年间冬虫夏草消费达2500吨。冬虫夏草资源趋于枯竭,价格涨速异常。并且部分冬虫夏草的管理游离于药监系统之外,质量管理体系松散。保护冬虫夏草工作刻不容缓。
他认为,目前只有收购许可证是不够的,还需要虫草采挖许可证;其次应限制出口,将虫草作为特种战略资源管理;再次是对原产地产品进行保护,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如玉树虫草、果洛虫草、那曲虫草等等。另外,还需规范虫草类广告,禁止夸大其词的广告。最后,需要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虫草效用。
完整准确地表达冬虫夏草基原
胡世林表示,过去300多年的虫草药用史,用去虫草约4000吨,约1300亿根,包括川草、滇草、藏草、青草的等不同产地来源和不同等级,其性状基本一致,只是在大小、颜色方面有所不同,这是虫草命名的实体依据。他菌物学家、昆虫学家、中医药学家共同努力,为这些冬虫夏草的绝对主体给出一个实用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