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507/03/10-31-21-25-27088.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507/03/10-31-18-44-27088.jpg)
“冬虫夏草批量生产仍在试验阶段”
二十世纪70年代,我国将冬虫夏草人工栽培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国内众多单位先后对冬虫夏草菌种分离、人工培养、药理和化学作用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开发。全国先后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部门参加了此课题的公关与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展。“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根本性、突破性的进展,批量生产技术至今仍停留在试验阶段。”
“冬虫夏草人工栽培生产的技术难题很多,主要是菌种发育难题,蝙蝠蛾繁殖技术难题,感染途径难题,模拟高寒地区高地生态环境难题。”钱康南介绍说,“这几个难题必须全部克服,才能人工栽培冬虫夏草。”据了解,现在一些单位利用冬虫夏草菌株进行人工发酵培养冬虫夏草菌丝体来替代冬虫夏草,但是其成分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差较大,无法达到冬虫夏草的功效。
“冬虫夏草人工栽培生产的技术难题很多,主要是菌种发育难题,蝙蝠蛾繁殖技术难题,感染途径难题,模拟高寒地区高地生态环境难题。”钱康南介绍说,“这几个难题必须全部克服,才能人工栽培冬虫夏草。”据了解,现在一些单位利用冬虫夏草菌株进行人工发酵培养冬虫夏草菌丝体来替代冬虫夏草,但是其成分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差较大,无法达到冬虫夏草的功效。
“冬虫夏草产业化步履维艰”
“国内外虫草研究专家和企业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但截至目前都没有一家企业真正实现了野生冬虫夏草的培育成功,更谈不上产业化了。”谈及虫草产业化问题,钱康南作如此总结。实际上,钱康南一行在经历菌种筛选、实地采集野生冬虫夏草菌种、向专家请教、自行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后,基本掌握了冬虫夏草的生产规律。但是由于难以模拟高寒地区的环境,无法出草,最后只好作罢。
钱康南认为,产生菌核的虫体其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都远远大于冬虫夏草发酵的菌丝体,由于资金问题没做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利用发酵菌丝体批量生产的企业获准生产药品和保健品,如中山理科、江西金水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