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星河生物(300143.SZ)发布公司股票存在被暂停上市风险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若公司2015年度继续亏损,公司股票“星河生物”(证券代码:300143)将可能自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暂停上市。这是自今年7月以来,星河生物第17次发布公司股票存在被暂停上市风险的提示性公告。
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广东菇木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13年1月21日更名为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东莞市星河实业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为鲜品食用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金针菇、真姬菇、白玉菇和杏鲍菇等鲜品食用菌。公司采用工厂化模式生产鲜品食用菌,所处的行业为农业中的种植业,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龙头企业。
星河生物已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亏损。根据已公布的年度报告,2013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6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12.35%;201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9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79.75%。报告显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内工厂化产品市场销售价格整体同比大幅度下滑,对食用菌盈利空间造成较大的压力;清溪分公司、清溪第二分公司及塘厦基地由于生产规模小,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高等原因,近两年均出现大幅亏损,对公司业绩也造成严重拖累。
星河生物曾尝试通过重组挽救岌岌可危的局面。2013年11月星河生物开始筹划收购洛阳伊众,计划将原本长期闲置的新乡基地改用于肉牛繁育用途,盘活资产,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虽然该方案已获得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的审核有条件通过,但由于标的公司业绩低于预期,星河生物今年1月份终止了筹划长达14个月的重组方案,此次重组以失败告终。
2014年10月,星河生物出资3600万元在东莞设立全资子公司,希望通过多样化经营来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食用菌行业发展周期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但截止今年半年报公布,该公司还尚未开展任何业务。
2015年不堪重负的星河生物终于开始剥离不良资产。1~9月期间,星河生物关停东莞地区三个生产基地,结束了清溪分公司、清溪第二分公司及塘厦基地三个未能达到规模效益的生产基地的生产业务。此外,星河生物还以人民币2,626.39万元的总价款向众兴菌业转让全资子公司新乡星河100%的股权,并于11月2日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不再持有新乡星河股权。
同时,星河生物仍不放弃通过重组刷新业绩。8月24日,星河生物再次发布重组预案,拟以11.25亿元的交易价格收购玛西普医学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下称“玛西普”)100%股权。收购完成后,星河生物将从传统食品生物领域向高科技专用生物医学领域的业务转型,成为一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虽然如此大跨度的转型未免显得有点突然,但不可置否,作为领先的大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供应商的玛西普能为星河生物的业绩增添不少光彩。
据三季报显示,星河生物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970.97万元,同比增长131.52%,实现扭亏为盈。国海证券认为,星河生物全年业绩扭亏为盈是大概率事件,并预计玛西普2016年开始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