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展望未来之香菇
究竟要不要发展工厂化?
香菇生产究竟要不要发展工厂化?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弄清为什么要进行工厂化栽培?
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谭琦看来,工厂化不是现在最急需的,但从长远来看,是必然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目前农民种植香菇已经遇到瓶颈了,其中用工难是主要问题。由于种蘑菇比较辛苦,80、90后的年轻人宁愿到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在农村种蘑菇,导致从业人员越来越少。为了保障香菇产量的稳定,未来需要工厂化代替人工生产。”
谭琦认为,未来5~10年内,香菇产业生产的模式将向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转变。她表示,与传统生产相比,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能够更好地控制原材料来源,安全有保障;规模化有利于机械化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统一制种、统一接种和发菌,成品率更高;有技术人员进行统一技术指导;产品可以统一回收,抗风险能力更强。与工厂化生产相比,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投资相对少,风险分散,富民工程更容易体现且更适合国情。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更加要注重配套设备、菌种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但在香菇工厂化进程上,与会专家却产生了不同意见。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黄毅不赞同现在推行香菇工厂化。国内市场的香菇价格由小农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虽然目前香菇产量在增加,但价格却一直在下滑,这反映出市场供需不平衡,一旦香菇大量工厂化,那么,香菇可能成为继金针菇、杏鲍菇之后下一个陷入低谷的品种。
中国资深香菇栽培专家、上海芳原菇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盛进之从香菇工厂化生产成本和国内市场价格角度分析,我国香菇工厂化生产还不具备可行性。菇类工厂化生产成本在高于市场价格时,工厂就就会出现亏损,企业就不能长期生存下去,如果持续出现直接生产成本高于市场价格,工厂现金流就会断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李玉表示,工厂化目前可以推进,但不宜大量发展,企业不应盲目追求工厂化。“我国从国外引进的都是大型设备,虽然目前国内涌现出一批自动化机械生产企业,但因技术引进和设备、厂房投资巨大,并不适用于国内的家庭栽培模式。”李玉建议,我国香菇产业应实现“两条腿”走路,根据我国国情研发生产出适合家庭栽培的小型机械设备,从家庭工厂化做起,进而推进到全国工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