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香菇,香飘四海,多年来出口居全省之首、全国前列,产量和品质不断攀升。其奥秘何在?
笔者走访当地香菇企业后发现,随县香菇在新菌种研发、种植方式等方面正悄然变革。
研究院里出“彩菇”
金黄色的黄伞菇、乳白色的猴头菇、粉红色的玫瑰菇……25日,记者走进随县裕国公司的智能温棚,看到多姿多彩的食用菌,像走进一座大花园。公司老总雷于国说:“这里是公司食用菌研究院的试种基地,专门试种食用菌新品种。”
裕国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香菇行业第一家登陆“新三板”并实现直接融资的企业。去年10月份,该公司组建食用菌研究院,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吕作舟任名誉院长,与多家知名院校合作,除了承担食用菌重金属防控、富硒香菇培育等工作,重点研发食用菌新品种。
开发新品种,首先得培育合适的母种。实验室里,技术工程师陈世贵一边操作器皿,一边介绍培育母种的奥秘。以香菇为例,他们先到山林里采摘生长健壮的野生香菇,带回实验室清洗消毒,然后切取香菇组织的一部分,放在试管培养基上面,在温度、湿度合适的环境里,就会长出鲜活的菌丝,这就是用作生产香菇菌种的母种。
一年来,这家研究院试验百余个品种,初步挑选出20个品种进行试种。十多名技术人员精心呵护,在智能温棚里种出多姿多彩的食用菌。“这是玫瑰菇,颜色、形状特像玫瑰花,很漂亮;这是榆黄蘑,口感滑嫩,就是很‘娇气’,不太好养;这种香菇很给力,花菇率特别高……”技术员周保云对各种“彩菇”的特点了如指掌。
“彩菇”一出来,就受到市场欢迎。雷于国说,目前产量很少,被本地宾馆订购一空,价格都在每斤12元以上,综合效益是种植香菇的两倍多。下一步,公司将研究出成熟的种植模式,再向广大农村推广,让更多人分享“红利”,享受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