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菌根(野生)食用菌大会”29日在云南落幕
(记者张魏) 8月25日至29日,“第五届世界菌根(野生)食用菌大会”在被誉为“铜鼓之乡”、“人类发祥地”的云南彝州――楚雄举行。“世界菌根(野生)食用菌大会”是全球食用菌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次会议规格之高,涉及国之广,参会人数之多,论文质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均创历史新水平,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云南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促作用。
开幕式及相关活动高潮迭起
26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云南省楚雄州政府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云南省、楚雄州领导、国外著名菌类专家学者以及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相关单位计400 余人参加。孔垂柱副省长,白成亮厅长和杨红卫州等领导于开幕式作了热情洋溢地报告,充分体现了省州两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会议期间举行了“菌根食用菌的科技论坛”、“商业贸易论坛”、“野生食用菌科普展览”和“野生食用菌品尝会”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潮迭起。
云南举办“盛会”理所当然
众所周知,云南被喻为“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菌类大世界”和“云烟之乡”,是世界食用菌重要的自然资源库之一。其中以菌根食用菌最为著名,诸如中华块菌、松茸类、鸡油菌、牛肝菌类、干巴菌、乳菇类、绿菇(青头菌)等。每逢雨季,在农贸市场上销售的野生食用菌达200余种。2006 年,全省产菌66075吨,其中野生占40%;产值17.44亿元,其中野生菌占87%;出口8049吨,创汇9139万美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带动 628.8万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为了发展云南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份重要文件,鼓励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地处滇中北部的楚雄州有大型野生菌540余种,占全国的60%,占云南70%左右,为云南的食用菌主产区和核心区,被誉为“食用菌之乡”。近年来,州委、政府从资金、技术、人力等众方面扶持食用菌产业,使其取得长足进步,为主办“第五届世界菌根(野生)食用菌大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云南“食用菌产业”迎来春天
4560万云南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其中不少已直接或间接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本次“盛会”的成功举办,更为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空间,提升了云南食用菌的知信度和美誉度,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山珍菌香飘彩云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