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鲜有人知,这些菌菇、生物质颗粒燃料竟是秸秆和疫木的华丽蜕变。
“每到小麦收割季节,田间经常堆放着秸秆,有人嫌弃它碍事,直接焚烧。我看在眼里,觉得特浪费,就想着将秸秆变废为宝,既避免了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污染,又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56岁的周巧进一边在棚内采摘菌菇,一边侃侃而谈。
“我四处取经,了解到秸秆、木屑能培育出食用菌,于是我开始学习食用菌培植技术。”了解到木屑也能变成宝贝,周巧进开始上山寻找疫木。“乐清山上有大量的疫木。”
在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中,周巧进不断钻研创新。他在14个大棚内采用立体种植模式,约占地5万立方。周巧进算了一笔账,一公斤废弃秸秆能培植出0.75公斤的食用菌。一年能产1.5万公斤食用菌,销售额18万元,纯利润6万元,效益还是可观的。
除了培育食用菌,周巧进还将秸秆、木屑变身生物质燃料。“这些生物质颗粒燃料虽然不起眼,但跟煤炭相比,它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储存和运输,最重要的是含硫量低,燃烧充分,安全便捷,几乎不产生污染,废渣还可以再循环利用。”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主要销售给乐清的学校、企业等单位。“一吨生物质颗粒燃料售价50元。价格并没优势,主要在于无污染,一举多得。”周巧进说。
2014年,乐清市进中生物食用菌有限公司综合利用秸秆500吨。因秸秆在收集过程中遇到难题,收集成本高,农民大多不愿出售,2015年,周巧进将重心放在了疫木综合利用上。
去年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环保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周巧进觉得秸秆生态循环利用将是新趋势,对生态化发展新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