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基地坐落在“香菇文化之父”何澹的出生地兰巨乡大赛村,面积800余亩,是由龙泉市元康香菇部落专业合作社创建的。合作社负责人吴元康今年44岁,16岁起就跟父辈外出江西、安徽等地生产香菇谋生,熟练掌握了香菇砍花技艺,一直从事香菇生产经营工作。
龙泉市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发源地之一,有800多年的人工香菇栽培历史。南宋嘉定二年何澹主编的《龙泉县志》所记载的香菇人工砍花栽培技艺是最早、最完善的文献资料。2009年香菇砍花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随着科技的发展,砍花法栽培香菇逐渐被菌种香菇所取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新老结合法”栽培香菇,即在树上砍花的同时又钉入香菇菌种。后来很快不再砍花,直接把菌种钉在树上,就是“段木香菇”。上世纪90年代初前后,段木香菇又被木屑代料香菇所取代。至此,人工砍花法栽培香菇在浙、闽、赣、皖地区逐渐消失,退出了历史舞台。
花技艺出自一个贫弱的群体,于中华农业文明贡献巨大。由于木屑香菇栽培发展快速,砍花栽培近年来已近绝迹,而掌握砍花技艺的菇民仅剩下极少数的老人。眼看香菇砍花技艺濒临失传,吴元康带着深厚的感情和自觉的责任感,立志传承传统技艺。2011年开始在大赛村创建基地。大赛村距龙泉市区18公里,有丰富的香菇生产所需的阔叶林资源。吴元康先后投入了80余万元资金,常年聘请工人7人,忙时有20余人。由于生产环境好、栽培方式环保,香菇品质特别好,价格也奇高,鲜菇30元/斤,干菇300元/斤,还供不应求,主要销往上海。年产干菇2吨多,产值100多万元。同时,因为砍花技艺生产香菇需要树龄大的木材,基地建成后更有利于育林,促进山林永续利用,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在传承与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