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北部的大同市新荣区,干旱少雨,无霜期短,从来没有种植黑木耳的历史,但33岁的小伙子杜海利不仅试种成功,还为乡亲们蹚出了一条致富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木耳王子”。
1月21日,海利正组织河东窑村、下甘沟村、光明村等几个村的农户,听区农委高级农艺师林国旺讲种植技术。没有像样的场所,讲座在一间半地下室进行,显得很拥挤,但讲的人有激情,听的人很认真。
听讲座的马刚原来在城里搞买卖。他告诉记者,看到一些乡亲们种黑木耳挣了钱,他今年准备回村种植黑木耳,目前已经联合十来个亲戚投资40万元种植20亩,过几年争取达到100亩。
杜海利是新荣区人,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2011年在东北考察时,看到当地黑木耳种植红红火火,很受启发,回来后引进东北的菌种和技术开始露地试种,结果大获成功,菌片肥厚,品质上乘,一公斤干黑木耳可泡发18公斤左右,而市面上的一般黑木耳只能泡12公斤左右。
2012年,杜海利成立了科蕾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生产菌棒无利卖给农户,带动堡子湾乡河东窑村、杨里窑村和新荣镇下甘沟村、安乐庄村38户农民加入合作社,每户种到2-3亩。
露地种植黑木耳,平均亩产600公斤干木耳,一公斤收购价70元。除去菌棒、草帘、塑料布、喷草带、水电费等各项费用,每亩地净收入万元左右。现在,他们的黑木耳主要通过网店进行营销,产品供不应求。
创业过程也颇多不易,杜海利至今还有一屁股饥荒。不过,各级领导给了合作社很多支持,区委书记董志刚和区长谢廷师十分关心这一富农项目,专门协调将下甘沟村废旧小学和安乐庄128亩创业基地让合作社使用,支持了创业基金和产品推广资金,区水利局支持了微灌工程。而杜海利也干劲冲天,决心要把黑木耳种成带动一方致富的好产业,在脱贫征程中闯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据了解,河东窑村的三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引种的8亩黑木耳,喜获丰收,收益颇丰,今年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