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块菌、牛肝菌、鸡枞、干巴菌、羊肚菌......均为南华县的特色菌品。近年来,南华县依托优越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野生菌产业。“野生菌王国”、“松茸之乡”、“野生菌美食县”已成为南华的特色名片。今年8月5日-8日,南华县还将借力“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进一步提高南华野生菌的品牌优势。
地理优势孕育万吨野生菌宝库
南华县依托独特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良好的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南华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在南华县近250万亩林地中,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45.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2.5%;森林履盖率62.5%。据云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调查,南华有适合野生菌生长发育的林地170多万亩。
在这片土地上,蕴藏着290余种野生菌,松茸、块菌、牛肝菌、干巴菌、鸡枞、虎掌菌......全县野生菌资源年蕴藏储量达1万多吨。其产野生菌品还被出口至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015年,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6738吨,交易额达4.08亿元。
从过度采摘到科学管护
虽然南华野生菌资源丰富,但近过去受经济利益驱使,野生菌采集者往往以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无序采挖,造成资源被严重破坏,松茸、块菌等稀有菌种甚至濒临灭绝。
过去由于集体林无人管理,不少刚刚长出来的幼茸、已经衰败的老茸都会被摘掉。而专家表示,幼茸的个头不够,营养价值有限,卖不上好价;老茸被摘,意味着孢子无法散落,这种采挖方式严重影响了种群繁衍。近两年,南华县实行山林确权到户,无主野生菌归到了各家各户,情况开始好转。产权明晰后,村民为了自身利益,保护野生菌资源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不仅避免了外来流动人员无序采挖,村民还主动贴出告示牌,在野生菌采摘季节轮流看护。
同时,南华县还在云南率先实行“封山育菌” “采摘权竞标拍卖”等管护新机制。一方面通过封山育菌,保护野生菌种质资源。另一方面不断推进采摘标准化。在南华县野生松露保育促繁基地内,松露的采挖时间被严格控制,采挖方式也实行严格的标准,只有遇到成熟的松露才会取出,不成熟的让其继续生长,等采挖完毕再将土一层层铺回,避免菌种暴露在空气中死亡。
制定行业标准 实行品牌化发展
为在野生菌产业领域内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南华县率先制定松茸、块菌、牛肝菌、鸡枞、干巴菌、羊肚菌6个野生菌品种的地方标准,从而推动南华野生菌“山货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高端”,将擦亮“野生菌王国”的地域品牌。
为促进野生菌产业的品牌化发展,南华县先后建成野生菌交易市场3个,培育野生食用菌收购经营户100余户,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野生交易集散地之一,从2003年起成功举办12届“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大力宣传南华野生菌,并于2014年6月起创建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品尝生态美食、投资野生菌等产业,使野生菌通过网络走向世界,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该县注册“中国野生菌王国”、“南华松茸”中文域名,实施野生菌品牌保护。2015年12月31日,“南华松茸”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形式审查。2016年8月5日-8日,南华将举行“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