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通讯员熊显志 李翠梅报道)他不是城市白领,也不是某个行业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却平均每天能收入300――600元,月收入近万元,他就是疏勒县疏勒镇2村的维吾尔族农民肉孜?百合提,他靠食用菌栽培技术种植香菇走上了火红的致富路。
穷则思变
谈起为什么选择种植香茹作为致富项目,而且是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一种作物时,肉孜?百合提一脸憨笑,他说他当时也没多想,是因为当初受到在巴扎上卖菜时的启发,香茹比别的菜值钱。这还得从2006年前的一个夏天说起,肉孜?百合提将地里采摘的十几公斤西红柿拿到巴扎上去卖,准备换些钱,但他发现当时西红柿根本就不值钱,每公斤5毛钱,辛苦不说,还卖不到10元,补贴不了家用,他开始发愁:全家5口人的吃、穿、用全靠从仅有的7亩地里刨食,紧巴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慢慢地,在卖菜的过程中,肉孜?百合提发现在他旁边卖香茹的人生意非常好,价格高,还不愁卖,人家一天带上十几公斤,不到一天一百多块钱就到手了,看得他心里好生羡慕。一问才知道,别人是从昆仑食品厂批发过来的,进价每公斤就10元,听得肉孜?百合提直啧舌。于是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产生,学种香茹。
跟师学艺
几经周折,肉孜?百合提找到了在昆仑食品厂种植香茹的菜农,是一家汉族人,他主动提出为这家打工,不要工钱,只管伙食就行,正缺人手的这户人家答应了。肉孜?百合提还把自己的大儿子叫过来一起帮忙。因为父子俩勤劳、肯干、爱学,那家种植香茹的农民也乐意时不时教他们。接触了香茹栽培技术肉孜?百合提才知道,种植香茹并不是像种辣椒、西红柿那么简单,撒种、浇水、施肥就行,种植香茹首先得要有温室,还要按比例将棉籽、锯末、玉米芯拌好作为种植香茹的培养基,然后用专门的塑料袋将培养基扎好,这些只不过是准备工作、基础工作,最难最关键的是进行菌种接种,操作不好,接种不过关,就会导致香茹“颗粒无收”。接种之前,先要将每个培养基袋进行消毒放入无菌室,然后在无菌室将液态香茹菌种用仪器植入培养基袋,整个接种过程必须在全封闭和无菌条件下进行,即使是香茹种植的行家里手也不敢保证接种后菌种存活率达百分之百,最后才是将植有菌种的培养基袋移到温室中,使其在特定温度、湿度下慢慢生长。就这样,日复一日,尽管肉孜?百合提的汉语不太流畅,但他凭着一股子勤学好问肯吃苦的劲,一年内硬是将香茹的整套栽培技术掌握了下来。2007年4月,由于肉孜?百合提雇主在陕西的老家发生变顾,其一家搬回内地,临走前其雇主将菌种和购买菌种的渠道都留给了肉孜?百合提。
牛刀小试
肉孜?百合提从昆仑食品厂回来后,便寻思着自己开始试验种植香茹,他四处借钱,投入2.1万元,购买了锯末粉碎机、消毒设备,租了一座温室作茹棚和建起一间无菌室,马不停蹄地搞起了小面积的香茹栽培试验。由于没有单独进行过香茹栽培,加上欠的外债,肉孜?百合提压力很大,试种对他来说,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在发菌的30个日日夜夜,他几乎一天24小时都呆在菇棚里,生怕自己有一丝丝疏忽。当看到一个个培养基袋上长出了一朵朵香菇时,肉孜?百合提欣喜不已,数日的疲劳一扫而光。到7月中旬,肉孜?百合提种植的香茹开始采收,第一天就收了60公斤,以 6元/公斤批发价卖给菜贩获得了360元的收益,随后每天也都能采收香茹60DD70公斤,多时能达到100公斤,3个多月下来,肉孜?百合提卖香茹收益达1万余元。首次创业的成功,更加增添了肉孜?百合提对种好香菇的信心,因为目前香茹市场紧俏,翌年他决定扩大了到3个棚的种植规模,争取明年能达到10 万元的效益,他还说等技术成熟了还要带动周围的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我们相信,肉孜?百合提会在他的香茹栽培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