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豫东小镇的乡村公路上,公路两侧到处都在晾晒牛粪,拉稻草的车辆不时的从眼前经过,不远处还有农民正在忙着搭建蘑菇大棚。这便是河南虞城县大杨集镇做大做强蘑菇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优势,瞄准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从政策上扶持,从技术上指导,从资金上帮助,形成了制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提起虞城县大杨集镇食用菌产业发展,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正当农民尝到甜头后大张旗鼓地发展蘑菇时,由于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农民种植蘑菇效益曾一度下滑,由于没有加工企业,生产出的蘑菇卖不出去,刚刚开始的蘑菇产业即将夭折。为稳定蘑菇生产,该镇一方面鼓励能人继续种植蘑菇,一方面想方设法帮助菇农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市场销路。2003年该镇葛庄村民戚文启种植了4个大棚,当年就获利5万多元,并帮助菇农向外销售蘑菇120吨。2004年在政府的鼓励下,张玉生投资120万元兴办了一座盐水蘑菇加工厂,避免了周边菇农烂菇的损失。接着他又通过多方联系,引来福建省漳州市客商,投资80多万元兴办了一个菌种厂,培育产量高、质量好的菌种供应周边农户,从而降低从福建长途贩运菌种增加的生产成本。
为促进食用菌产业长足发展,该镇采取“政府推动、协会助动、企业拉动、营销带动”的工作方针,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土地、水电、厂房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为困难户提供贴息、低息贷款60多万元,解决了160余户困难菇农的资金困难。2004年7月,虞城县食用菌协会在该镇成立,由协会为农民提供菌种供应、生产技术指导、产后销售等一系列服务,解决了菇农的后顾之忧。同时为拓展市场,解决菇农蘑菇销售难,除建立百余人的营销队伍外,先后通过招商引资从福建漳州等地引进12家食用菌加工企业落户,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由企业向农户提供优质菌种和技术指导,与农户签订回收合同,企业回收产品后进行保鲜处理或深加工后外销,使农户和企业之间实现了双盈。
有政策扶持、龙头带动、产业延伸,虞城县大杨集镇食用菌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食用菌种植温室现已突破2000座,种植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年产鲜菌3000多万公斤,年创产值1.2亿元,人均增收800多元。在重点发展优质双孢菇、草菇、猴头菇的基础上,配套发展了鸡腿菇、白灵菇、金针菇、球盖菇等其他品种。今年新增双孢菇种植面积50多万平方米,小小蘑菇真正为农民致富撑起一片蓝天。(余勇敢 王勇 包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