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大方)国际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大方举行,来自国内外4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及天麻行业从业者汇聚大方,出谋献智,推动天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聚大方“论道”天麻
此次会议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大方县委、县政府,以及易菇网和恒大大方扶贫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会议期间,举办了“大方天麻”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与精准扶贫高峰论坛、天麻新食品原料高峰论坛、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同时,还举行了大方天麻冬荪烹饪大赛、端午节民族民间中医药文化交易会,天麻产业博览会暨大方县民俗特色产品展,首届全国天麻摄影、书画、诗歌作品展等活动。
全国各地的嘉宾和来自韩国的专家、学者云集大方,“论道”天麻发展。
中国菌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郭良栋介绍,天麻申报“国家新食品原料”已在积极推进中,这给天麻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贵阳学院王瑞教授从不同角度的分析,为天麻产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没有品牌就没有一切……”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董事蒋文龙的一席话,让大方天麻种植企业代表和种植大户代表连连点头。
种植大户们纷纷表示:“听了专家一席话,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树立了发展的信心。”
大方天麻发展之路
市场上商品天麻的天麻素含量一般在0.4%以下,而大方天麻在0.42%-1.90%之间,且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钾、钠、钙等10余种元素。其中,硒的含量高于其他产区的天麻,被誉为“富硒天麻”。
早在1957年,大方县就试验成功天麻的无性繁殖栽培技术。上世纪70年代,普及了天麻人工种植,3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具有大方特色的天麻栽培技术。
2008年,“大方天麻”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年,大方县被国家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天麻之乡”。
近年来,大方坚守“两条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天麻产业发展作为大健康战略的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其发展。
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以及“大户带动”等模式抓基地建设,围绕天麻产业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天麻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从事天麻种植的农户为9000余户,户均年增收12400余元。
大方县委书记张瀚时介绍,该县已基本形成研究、生产、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研究开发出礼品天麻、天麻酒、天麻胶囊、保鲜天麻、天麻脆片、天麻颗粒、天麻饮料等一系列产品,初具天麻产业链雏形,并呈蓬勃发展之势。
天麻助力脱贫攻坚
无偿投入30亿元帮扶大方脱贫攻坚,恒大集团的大手笔点燃了大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激情。其中12亿元用于产业扶贫,计划用3年的时间,扶持1000个扶贫互助合作社,建设1000个特色农牧业基地,并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化经营。
天麻作为大方县优质资源之一,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截至目前,该县建成天麻核心种源基地6个,核心示范基地8个,主营天麻产、供、销的民营科技型企业3家,天麻种植合作社25家,覆盖全县22个乡镇(街道),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加。
恒大集团副总裁、恒大集团扶贫办主任、恒大大方扶贫管理公司董事长姚东坦言:“我们希望通过扶持天麻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毕节市副市长李玉平认为,通过多年的发展,天麻已经成为大方乃至毕节市贫困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的“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