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以良好的气候、土地等资源为依托,通过“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集新品培育研发和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国最大优质夏菇基地。目前,基地已完成投资1亿元,建成投用的菌包生产车间等共8000多平方米、种植大棚407个。
安龙县总体上光照属于中低值区,满足食用菌生长需要弱光的要求,适当加盖必要的遮光设施,就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很好的光环境。因此、安龙县食用菌生产、特别是夏季食用菌生产,有明显优势,是打造夏菇之都的首先之地。立足这一优势,安龙县食药用菌产业紧紧围绕贵州黔西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龙核心区和贵州省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进行建设,规划面积1.8万亩,覆盖全县9个镇(街道),其中核心区5000亩。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建设内容有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区、浙江大学安龙食药用菌菌种研发中心、菌包、菌棒生产区、干品加工区、产品交易区、观光旅游等6个功能区。
安龙县食用菌发展的大体思路是以三办(招堤、栖凤、钱相)为核心,辐射周边的镇,我们的目标是先做2016年,达到的目标是5000个棚,到后期总体目标时50000个,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国最大的香菇之地。
项目自2014年动工建设以来,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安龙县将食用菌产业园建设与精准扶贫及易地移民搬迁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生态+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采取扶贫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的注入,按照“1210”推进模式,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即:按照1户贫困户种植2个大棚,两年内实现10万元纯收入,脱贫后的农户离开核心区,到其他镇(街道)继续发展或自建大棚继续种植,公司、合作社和安龙县技术推广部门将提供技术指导并进行产品回收。截止目前,已有80多户精准扶贫户通过种植食用菌从中受益。据了解,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全县食用菌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0亿元。进一步凸显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
同时,安龙县以“两个家”为切入点,一是专家,从技术层面上来攻克,从科技含量上来提升我们的定位,二是企业家,有企业,产业才做得大,市场才做得好,通过食用菌专家学者的“顶层”设计和企业家的“实干”精神,来推动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来实现企业和贫困群众的“双赢”,以食用菌产业引领产业化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