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网讯:8月9日下午, 在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野生菌资源驯化、栽培及保育专题”环节,西藏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熊卫萍研究员作了《西藏白肉灵芝驯化栽培及活性物质分析》的报告,介绍了西藏白肉灵芝的相关情况。
灵芝作为一种传统中药的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在中国的药用已超过2000年的历史。据熊卫萍研究员介绍,目前市场对西藏野生灵芝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西藏野生灵芝资源量在不断地下降,进行西藏本地野生灵芝的驯化栽培研究十分必要,也是当务之急,既是对野生灵芝资源一种保护,又能让当地群众通过种植灵芝获取经济效益。
在报告中,熊卫萍研究员重点介绍了对西藏白肉灵芝驯化研究,她指出,在初期,通过收集野生资源,组织分离得到原始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的优化筛选从而得到纯菌株,在仔细检查子实体特征后,显示它们与四川灵芝有所不同,从而判断出得到的灵芝为白肉灵芝。在不断对西藏白灵芝品种选育,进行摸索与改进,在菌种分离、栽培与管理、催蕾、育芝、采收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为拉萨白灵芝的人工培养开发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通过对西藏白肉灵芝有效成分的检测和分析显示,驯化栽培的西藏白肉灵芝的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含量大多高于内地栽培的灵芝品种,在比较白肉灵芝野生株与栽培株的高效液相指纹谱图(HPLC),发现野生株与栽培株的化学成分高度相似,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白肉灵芝的活性成分。
西藏白肉灵芝栽培成功后,其栽培技术成果在2014年7月的西藏首届藏博会上转化给了企业。目前,西藏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申报的白灵芝活性成分研究的5个专利使用权,也将转化给企业,共同研发白灵芝产品。
谈及产业发展,熊卫萍研究员说到:“今后西藏白灵芝的产业化发展,将依靠科技,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西藏白灵芝种植化标准、加工规范化、产业规模化,将西藏白灵芝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菌物学会、楚雄州林业局、南华县人民政府主办,南华县人民政府、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中国菌物学会野生菌保护专业委员会、易菇网承办,来自20余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南华本地的300多名代表与会。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安排了野生菌资源分类与鉴定,野生菌资源驯化、栽培及保育,产业化及市场管理,毒蘑菇中毒处理四个专题论坛,以及一个专题技术培训。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菌物学会野生菌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十大野生食用菌”评选结果发布、野生菌保护中国(南华)宣言座谈会、展览,以及野外标本采集与鉴定、企业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期举行的中国·南华第十三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数万民众参与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