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杰教授在作报告
易菇网讯:“ 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严重萎缩,而真正实现全人工栽培的虫草种类只有寥寥几种,严重制约虫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虫草产业的健康发展。”8月9日,在2016中国南华野生大会“野生菌资源分类与鉴定”专题报告中,来自山西大学的张永杰教授指出。
据介绍,虫草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虫生真菌资源,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已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目前,全球已描述虫草种类约500种,中国约120种。由于部分虫草野生资源的日益萎缩,限制了虫草产业的健康发展,故而加快虫草群体遗传相关的研究,并从野生虫草中进行可开发资源的再挖掘就显得十分紧迫。
在报告中,张永杰教授提到,近年来,课题组以冬虫夏草和蛹虫草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其遗传多样性、起源与进化及真菌群落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多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藏南地区是冬虫夏草菌的起源中心,并进一步发现冬虫夏草菌与寄主昆虫间存在复杂的进化关系,该方面的研究结果对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冬虫夏草野生资源,以及对指导冬虫夏草人工栽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开展其它非模式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以及研究其它真菌——宿主体系中双方的互作关系具有借鉴意义;结合经典的分离培养方法和免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天然冬虫夏草群落中具有丰富的、值得开发的真菌资源,这方面的研究增加了对冬虫夏草群落中真菌多样性的认识,丰富了我国的药用真菌资源,而且对冬虫夏草的人工规模化培育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蛹虫草在线粒体DNA上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表现出线粒体内含子的插入缺失多样性,筛选出线粒体分子标记,揭示了蛹虫草在mtDNA上较高的遗传分化,所发现的线粒体内含子的插入缺失多样性可作为今后研究蛹虫草群体遗传结构、线粒体遗传机制等的分子标记,这些都是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悉,来自20余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南华本地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安排了野生菌资源分类与鉴定,野生菌资源驯化、栽培及保育,产业化及市场管理,毒蘑菇中毒处理四个专题论坛,以及一个专题技术培训。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菌物学会野生菌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十大野生食用菌”评选结果发布、野生菌保护中国(南华)宣言座谈会、展览,以及野外标本采集与鉴定、企业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期举行的中国·南华第十三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数万民众参与了此次活动。
据悉,来自20余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南华本地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安排了野生菌资源分类与鉴定,野生菌资源驯化、栽培及保育,产业化及市场管理,毒蘑菇中毒处理四个专题论坛,以及一个专题技术培训。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菌物学会野生菌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十大野生食用菌”评选结果发布、野生菌保护中国(南华)宣言座谈会、展览,以及野外标本采集与鉴定、企业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期举行的中国·南华第十三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数万民众参与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