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9638](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608/11/1702482911944.jpg)
陈君琛研究员
![IMG_9631](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608/11/1703285611944.jpg)
报告现场
易菇网讯:“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但不是加工大国,也不是生产强国。”在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产业化及市场管理”专题环节上,来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陈君琛在《食用菌加工产业发展契机与产品研发现状》报告中如此讲到。
陈君琛研究员总结自身从事食用菌加工产业的丰富经验就食用菌产业发展契机、食用菌加工发展方向和食用菌加工新产品三个方面做了精彩报告。食用菌产业在农业发展中地位具有循环经济、现代农业、调整结构、出口创汇和引领健康五大特点。我国食用菌年产量持续增长,虽为食用菌生产大国,但不是加工大国,主要因为食用菌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
在报告中,陈君琛表示食用菌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已成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我国食用菌的销售形式主要有鲜品、干品、罐头、和盐渍品4种,约占销售量的90%;10%左右以休闲食品、调味品、强化食品等形式销售;而国外食用菌强国的食用菌加工率达70%以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我国食用菌产业链结构配置不合理,重生产,轻加工,形成产业链前段头大,产量高,而后续加工业小而少,没有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随后他问到,为什么要进行食用菌加工?加工可增加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可解决食用菌生产季节性大量鲜品积压问题,解决不宜或难以直接食用问题,提高食用菌等外品、副产品附加值;通过精深加工可提高食用菌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效率,丰富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延伸食用菌生产产业链,提高产前、产中、产后的效益。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将驶入高速轨道,食用菌已经成为营养功能性保健食材的重要原料,21世纪保健产品进入多糖时代,多糖-食用真菌的灵魂,食用菌应该成为人类的“主食+”。因此,陈君琛研究员认为食用菌加工发展方向应追求市场需求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从食用菌功能保健养生食品开发、食用菌大众膳食健康食品开发、食用菌营养休闲食品开发入手,食用菌加工新产品目前已有十大类40多个食用菌新产品,50多项食用菌加工发明专利技术,10多项食用菌加工研发成果。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要以菇企发展、菇农增收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与现代加工提升品质与价值。
据悉,来自20余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南华本地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安排了野生菌资源分类与鉴定,野生菌资源驯化、栽培及保育,产业化及市场管理,毒蘑菇中毒处理四个专题论坛,以及一个专题技术培训。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菌物学会野生菌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十大野生食用菌”评选结果发布、野生菌保护中国(南华)宣言座谈会、展览,以及野外标本采集与鉴定、企业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期举行的中国·南华第十三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数万民众参与了此次活动。
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将驶入高速轨道,食用菌已经成为营养功能性保健食材的重要原料,21世纪保健产品进入多糖时代,多糖-食用真菌的灵魂,食用菌应该成为人类的“主食+”。因此,陈君琛研究员认为食用菌加工发展方向应追求市场需求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从食用菌功能保健养生食品开发、食用菌大众膳食健康食品开发、食用菌营养休闲食品开发入手,食用菌加工新产品目前已有十大类40多个食用菌新产品,50多项食用菌加工发明专利技术,10多项食用菌加工研发成果。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要以菇企发展、菇农增收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与现代加工提升品质与价值。
据悉,来自20余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南华本地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安排了野生菌资源分类与鉴定,野生菌资源驯化、栽培及保育,产业化及市场管理,毒蘑菇中毒处理四个专题论坛,以及一个专题技术培训。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菌物学会野生菌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十大野生食用菌”评选结果发布、野生菌保护中国(南华)宣言座谈会、展览,以及野外标本采集与鉴定、企业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期举行的中国·南华第十三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数万民众参与了此次活动。